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题,约7570字。  三明市五校联考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
  高二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 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句1分)
  1、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得志与民由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滕文公下》
  (2)_____________,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
  (4)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
  (5)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子路》
  (6)______________,自知者明。                         (《老子》第三十三章)
  (7)______________,民亦乐其乐。                       《孟子•梁惠王下》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梁惠王上》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2~4题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 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孟子•离娄上》
  2、与“得天下有道”中的“道”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仁者无敌。
  B、孟子认为,得民心是有方法的,只要己所不欲,勿施于民就可以了。
  C、孟子用“獭”“鹯”的比喻指出,天下暴虐无道的诸侯不可能得民心,想在天下称王,也是不可能的。
  D、孟子认为 当今想称王的人,平时不施行仁政,没做过多少赢得民心的事,而想成就王业,那也是不可能的。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5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溪  亭
  林景熙(宋)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处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施胜三分。”
  以上文字描绘的人物是林黛玉。
  B、当聂赫留朵夫第一次进监狱探望玛丝洛娃时,玛丝洛娃一下子认出他来,声泪俱下,严厉地控诉了聂赫留朵夫从前对自己的卑劣行径,并拒绝了他的诚恳求婚。
  C、秦可卿死后,宁府大办丧事,由于贾珍之妻尤氏犯病不能料理事情,便请来凤姐。凤姐凭她的敏锐干练,很快看出宁国府的诸种弊端,马上有针对性地逐一加以整治;见自己威重令行,凤姐心中十分得意,众人领教了她的厉害,也称叹她的整肃。
  D、审判玛丝洛娃毒死人案的庭长希望早点开庭,早点结束,以便去和一个瑞士女子约会;法官之一是一个正同妻子发生过一场很不愉快的人,他的妻子不准备做饭了;提起公诉的副检察官昨夜刚好去了玛丝洛娃的那个妓院,一夜没睡,连案卷都没看,整个审判及其荒谬。
  E、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就见到了管家奶奶王熙凤,被她插了一头的菊花,也尽情领略了凤姐的威严和气派,以至刘姥姥有点语无伦次,事后遭到周瑞家的埋怨,但终于使贾府认下了她这门亲戚,还得了二十两银子满意而去。二进贾府时刘姥姥带来了好些土特产;来孝敬太太小姐们,为了逗贾母开心,她装疯卖傻,弄了许多笑话,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引得宴席上的众人笑破了肚皮。
  7.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凤姐或“贪婪”或“狠毒”或“有才干”其中一个故事情节。
  (2)请简述玛丝洛娃被赶出两个老小姐家后的遭遇。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12—13题,(6分,每题3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