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600字。

  《滕王阁序》学案
  江西省铅山一中  杨翠云
  教师寄语:作为文言文,理清文章,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及特殊文言句式;作为骈体文的代表之作,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点,学会鉴赏这类文章;作为经典散文,掌握课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正确评价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学习的重中之重。
  一、 课前自习学案
  1、自学方式方法
  ①借助课文注解和词典,读准字音、读熟课文,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
  ②借助课文注解和词典,理清文意,初步感知课文,把握文章内容,标识自己喜欢或存在疑问的词、句和语段。
  ③结合相关知识,品味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名人导向
  ①作者生活时代、写作动机介绍(阅读记忆)
  作者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才华早露,14岁,应举及第,后来他的才华更是锋芒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今存有《王子安集》。
  写作背景: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 675 年)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携文武官员欢宴于滕王阁,共庆重阳登高佳节。此时,王勃因赴交趾省亲探父,乘船路过马当(今彭泽县)遇阻,中原水神以风相助,日行七百里到达南昌,适逢阎都督九九重阳为滕王阁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
  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纪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学士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当众吟咏,因此在座诸公均再三谦让。
  至王勃之末座时,王勃不谙此道,踌躇应允,令得满座愕然。王勃行文习惯小酌,然后蒙头少睡,起来后挥毫而就,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逢此盛宴,小寐难成,王勃于是端坐书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缓慢磨墨,借机酝酿才思。
  阎都督和众宾客看王勃不紧不慢,于是登阁赏景,吩咐小吏随时通报。很长时间,小吏来报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听觉老生常谈,实乃平淡无奇;小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默不言语;及至小吏来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遂拍手称赞天才之笔,急令众文武返滕王阁开怀畅饮,尽欢而散。
  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话而名垂文史。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作序后的第二年,探父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