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讲”之我见
江苏省无锡市羊尖高级中学 王志连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已倡导了许多年,针对的靶子,从形式上看是要射穿“满堂灌”、“填鸭式”、“牵牛式”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从实质上看是要变讲堂为学堂,即以教师讲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扮演的已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是“指导、辅导、引导”或“顾问”的角色,由“一言堂”变为“群言堂”。在全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样的改革方向是无可厚非的。综观各种教改模式,好象无一例外地对课堂上的“讲”不是大加挞成就是置之于“死角”,好象瘟疫,唯恐避之不及。这里,我想针对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讲”谈点粗浅的看法。
语文课堂教学还要不要讲,回答是肯定的。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几乎都是靠讲承传下来的,哪能就这么“嘴一抹光光”呢!学生的头脑原是一张白纸,许多赖以思考的基础知识开始时就是靠教师灌输进去的。事实上,会不会讲,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的重要尺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说话,教师在课堂上的言传“声”教,无疑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好师范,从这一意义上说,语文教师不但要会讲,而且要能讲,要讲得既准确又流畅,既鲜明又生动,游刃有余地带领学生经返于知识的谜宫。因此,我们应当给“讲”以一个公正的地位。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不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在课堂教学中,一切都应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在传统的“八大块”教学模式中,是能讲则讲,从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段落结构、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甚至与课文有关的陈芝麻烂谷子统统包罗,一路地讲下去,直讲得学生茫茫然、昏昏然。这也难怪,在非常年代里,人们的思想是要统一的,在认识上当然也要统一,哪有你学生说话的份;在现阶段,则该是能不讲则不讲,要讲的内容,应该是能够提供学生思考的东西,你不讲,学生就无法思考,讲的艺术,全在于提高学生学的艺术,触发学生思考的艺术。教师的心中要有大纲、本课教学目标、培养人的目标,讲对学生真正有用的东西,千万不可“下巴系铃当,响(想)到哪说到哪”。现在课堂教学时间比原来短了5分钟,讲之要义全在于一个“精”字,把你所知道的许许多多与课文有关的知识用作评判学生提问、讨论回答问题的参考,切忌“天女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