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80个字。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最新教学设计
  合肥三十中学程立鑫
  教学目标:
  一.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二.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人在与自然相处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三.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教师朗诵:“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小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度。罗布泊,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加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而20世纪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后,在他那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一书中却这样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它小鸟在欢娱地歌唱着……”同是“罗布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反差?到底哪一个是真的?谁能告诉我?
  二.直觉感知:
  1、读议标题:
  读: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课题,明确:哀伤、惋惜。请再读课题。
  议:(归纳)罗布泊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湖泊,现在却消逝了。
  2、读议“今日罗布泊”
  读:自读前三段,哪些情境令你震撼?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罗布泊,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议论:两个“没有”、三个“一”和准确的“70℃”描述了罗布泊的荒凉恐怖。
  3、读议“昔日罗布泊”
  读:“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议:用“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这些词语描绘出一个美丽宁静、令人向往的“生命绿洲”,与前面荒凉的罗布泊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激起人们的好奇心。
  小结:罗布泊今昔对比,师播放罗布泊昔日和今日的图片,进行强烈的对比,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一组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组是大漠沙如浪,寂寞无人家。一边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边是戈壁滩,狂风卷,不见飞鸟马不前。你们可曾想,这天壤之别的两处景,竟是同一地方——神秘的罗布泊。
  4、读议“造成悲剧谁的原因”
  读1:罗布泊消逝的直接原因:改道、“四盲”
  读2:融情感于景物的含蓄表达: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