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0580字。  湖北省实验中学2010年高考考前最后冲刺试题
  语文试卷
  武汉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省实验中学语文组联合命制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考试时间:2010年6月3日上午900-1130
  本试卷共8页,七大题23小题。其中第一、二、三大题为选择题,第四、五、六、七大题为非选择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基础知识部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标致标识      戏谑呕心沥血        麻痹大意大有裨益
  B.炫耀玄机      古刹叱咤风云        锒铛入狱琳琅满目
  C.熟稔麦穗      婆娑鄱阳湖畔        自怨自艾狭隘偏见
  D.对峙炽热      单挑挑肥拣瘦        一副对联一幅国画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触膝谈心    诡计多端    莫衷一是   不堪之论
  B.暗度陈仓    愤发图强    黔驴计穷   罄竹难书
  C.唉声叹气    老生常谈    凤毛鳞角   口蜜腹剑
  D.轻歌曼舞    委曲求全    平心而论   却之不恭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有评论家认为,超人气天王在上海的演唱会引起十室九空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上而下炒作的结果,不要过度期待其对地方文艺的积极作用。
  B.在濒临停办的节骨眼上,丹阳市戏剧总团顺应文化体制改革大潮,走上了一条转企改制、深入乡村、开拓市场的县级剧团改革之路,继而获得了重生。
  C.近几年,政府对药品降价次数多达19次,降价金额近400亿元,政府严格限制药商哄抬药价,但是,个别药商仍然暗中违规操作,这是令行禁止的。
  D.开放性网络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蔓延于网络的“情绪性言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全球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之一淡水河谷原本与中信泰富签订了铁矿石供应协议,中信泰富也同意继续按照平均每年45万吨左右的供应量提供给换了“东家”的石钢。
  B.迪拜债务危机不仅显示了“迪拜神话”的脆弱性,引发了外界对迪拜发展模式的怀疑,而且还暴露了当前世界金融体系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
  C.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谁能否认中国的经济不会受到国际经济局势的影响呢?难道我们不应该迅速采取相关的措施吗?
  D.对于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来说,在工业设计阶段引入低碳理念是在生产、使用全过程实现节能减排不可或缺。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郭沫若绝对是个奇才。学医出身的他,一动手写诗,就成为诗坛巨星;一投笔从戎,就官至高位;一搞学术研究,就拥有了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等诸多头衔……他还被誉为“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
  B.“一些人认为使用外国词汇能表现他们头脑开放和国际化,但是我不这样认为。”国际译联副主席黄友义声称:“相反,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语言树立信心。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指望别人尊重你。”
  C.南美的文学受到西方的承认,并不是因其语言文化的独特性,说穿了是因为以马尔克斯、博尔赫斯为代表的南美作家都是受西方现代文学教育,他们都能用西方的语言写作(西班牙语、法语或英语等)。
  D.据英国“每日电讯报”3月20日报道,最近,日本自治医科大学的一个遗传学研究小组利用基因改造的方法,把一种蚊子成功转化为了“疫苗注射器”。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西方对中国三大偏见不攻自破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5月19日文章】题西方对中国的偏见曲解未来(作者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基肖尔•马赫布巴尼)
  我们正在进入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西方对世界历史主导的终结,意味着我们需要丢掉西方文化视角来理解这个新时代。这将需要改变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西方人士的思维。而由于头脑中充斥着偏见,他们得出的往往是错误的看法。我将提出三个西方对中国存有偏见的例子来加以证明。
  西方对中国想当然的第一个根本性破绽是认为中国最终会像其他所有成功的发达国家一样加入大西方计划,并且变得“与我们一样”。他们相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政府无法继续存在下去,“玫瑰”或“橙色”革命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西方的人口加起来约为8.6亿,而中国的人口有13亿。对历史傲慢的人才会以为西方文明大得足以同化中国文明。事实是,中国拥有属于自己十分发达而独特的文化,因此不会被西方同化。
  西方对中国想当然的第二个根本性破绽是认为如果不成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国家,中国就会崩溃。在此次金融危机高潮时,西方对中国政权将会崩溃的一厢情愿的想法有过最明显的流露。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西方媒体的报道声称中国经济增长的崩溃如何导致了4万多起抗议活动,并预测这些抗议将升级并把政府推翻。
  几乎没有西方分析家指出这其中显而易见的破绽它所依据的是这样一种成见,即中国人民会愚蠢到仅仅因为1年糟糕的经济表现而推翻一个给他们带来了30年世界最快经济增长的政权。同样,几乎没有人能想到,中国政府在处理经济危机方面表现得比西方国家能干得多。
  西方想当然的第三个根本性破绽是认为中国无法和平崛起。他们认为正如19世纪欧洲新列强的崛起导致战争和冲突一样,亚洲新强国在21世纪崛起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对任何地区来说,经济危机才是真正的压力测试。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008年-2009年的大衰退是世界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遇到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倘若亚洲地区已经存在随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