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听、说、写”新解
黑龙江省青冈县兴华中学 孙志国 151623
读、听、说、写是语文教学的四项基本功再将它写在文章里不免给人以旧事重提、老生常谈之感。然而它确是语文教学的本源所在。我与其它教师相比是名新兵,在这四项基本功的探索上取得了些许成绩。回顾所得确是将这“四字”旧貌换新颜罢了。
诚然,读、听、说、写是任何一名中学执教的语文教师极为熟稔的四项基本功,但只有真正做到“读出滋味、听出精髓、说出风采、写出心声”方能领会到“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受。
读出滋味,但凡认识字的人都认为自己能读会读文章。然而要将一篇文章读出滋味却并非易事。总结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想将一篇文章读出滋味必须知道:读什么和怎样读。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何能调起学生的阅读胃口,如何让经典文章深入其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语文这门学科对青春期少男少女们个性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师首先应是一位辨认文章真伪优劣的“专家”,竭尽所能地从报刊上、网络上选一些形式优美,主题思想积极向上的文章,挑选最具感染力的佳作读给他们听。这是让文学扣开学生心门的一块金砖。当他们领会、感悟了、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阅读就会成为一种自觉意识行为。于是我针对他们的阅读水平及个自的性格特点有选择地搜索、提供推荐名家名篇,精彩文段。比如对性格懦弱的同学,我就给他们推荐一些英雄人物故事,让他们去阅读。“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他们在英雄心语的熏陶下、逐渐战胜性格上的种种缺陷,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再如有的同学心灵手巧,我就给他们推荐科学发明故事和科普知识方面的文章,使他们的特长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只要我们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天长日久他们就会感到“三日不读书,便觉口臭”。其实,语言文学就理解方面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是养成一种习惯。当学生把读书当成一种嗜好时,已能够品出其中滋味。那么我们所有的说教也就有的放矢了。其次是怎样读,这是能读出滋味的关键点。我觉得,大多数文章浏览即可,少数自己珍爱的有价值的文章应精读细读,熟读成诵也不足为过,咬文嚼字也未尝不可。如冰心写的《纸船》,当声像一齐输入学生的心理,他们开始研讨,评价冰心、感悟冰心。随后我把《繁星》、《春水》推荐给他们。在我的精心指导下,重读、停顿、语气、语调的掌握都做得恰到好处。于是一位血肉饱满的冰心女士便永远地留在了学生的记忆深处。所以说一篇好文章只有懂得怎样读才能品出个中滋味,才能让其馨香久远绵长。
听出精髓,我不否认教材中所编的文章大都是集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于一体的佳作。然而 大多数当代中学生,对所学的文章都耳熟能详。听起课来并没有太多的新奇感。为了让他们把学习语文当成一种享受,我认为让学生在教师倾情读出的文章中听出精髓是最佳良方。于是我精挑细选些文章,反复揣摩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一遍遍地读,竭尽所能地把自己体验到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被我的情绪感染,也体验这些。每每读经典佳作时我都试图让每个学生进入情境,将自己定位于某个角色。清晰地记得曾读过的那篇《娘》。给学生们读之前,我被文章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我们人人都有生养自己的娘,与娘相伴的日子已数不清,然而我们读懂娘了吗?但愿今天的这篇文章让我们重新品读咱们的娘亲。读罢良久,学生们静默,眼里片片晶莹。我知道是我的真情撼动了他们稚嫩的心灵。我让他们切实地感受到听懂、感悟文章其实就是解读人生百味。语文学习其实是人生莫大的享受。在我的感召下,他们分角色地朗读好文章。读书、听书成了我班的一种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