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300字。

  《女神》教学设计
  总 课 题        名著导读 课时 2
  课    题 女神 主备人 孙旭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学习鉴赏诗歌,及诗中意象的象征含义。
  2、体会作品的爱国情思和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 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学习难点 意象的象征含义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备课札记
  第一课时
  一、郭沫若档案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观娥乡沙湾镇。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9年9月开始发表新诗。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同年8月,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1928年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金文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1930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抗战开始后回国,在周恩来领导下,组织和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战工作。这一时期著有《屈原》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揭露国民党的卖国投降政策。1944年发表《甲申三百年祭》,该书后被定为中共整风学习文件。所著《青铜时代》、《十批判书》考证先秦社会历史和评价各派哲学人物,颇多创见。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二、《女神》内容提要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除序诗外共收诗歌56首,绝大部分写于1919年和1920年之间。
  《女神》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它以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为主调,以丰富的思想内容唱出了爱国主义的激越壮歌。它的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个性解放的强烈呼吁。
  个性主义是郭沫若前期的主导思想,他对封建社会长期利用“忠孝仁义”观念禁锢人的思想,使人完全丧失个性而沦为奴仆的封建道德规范极为反感,强烈要求个性解放。在文学上,他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代表了当时觉醒的青年一代要求个性解放的强烈呼声。这种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强烈、热切的表现出来。如:《天狗》中塑造了一个蕴集了“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的气贯环宇、敢于冲破一切旧罗网、敢于追求自我解放的天狗形象。全诗一开头就“我要把日来吞了,/我把月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要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来势凶猛,个性十足,大有气吞山河、决不善罢甘休之气。接着,吸取宇宙万能之后,便是“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吸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敢于自我剖析,自我解放,洗心革面,从头再来,个性解放的呼喊,回肠荡气,振聋发聩。最后,“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幻化自我界域,引人至一种全新的境界,仿佛“我便是我呀”,又仿佛我不是我了,于是一个全新的“自我”便即刻产生,个性解放的时代内涵瞬间衍化。“我是一条天狗呀!”也即成为时代的强音,“五四”的战叫。《浴海》中那个“血和海浪同潮”,“心和日光同烧”,将有生以来的尘垢,秕糠全盘洗掉后,像一个脱了壳的蝉虫的自我形象的刻画,便是作者对个性解放的狂热和焦灼的生动体现。诗作后一节对弟兄们的呼唤非常巧妙地将“我”过渡到“我们”。在“我”与“我们”的顺利对接中完成了个性解放的社会赋义,个性解放和“新社会的改造”于是变成二而一的时代使命。《地球,我的母亲》中可以看出他个性解放的要求呈现出了劳苦大众利益的一致性。诗人将个体的解放作为社会、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它们融化为一体,从这种自我个性解放的歌吟中最清晰地传达出诗人民主主义的新意识。如果说鲁迅通过狂人之口提出“从来如此便对么?”的质疑,用“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救救孩子”作出了深沉的时代的呼唤,那么郭沫若则是用一种倍受欢迎的歇斯底里道出了进步人士对个性解放和时代变革的热切渴望。
  第二,逆反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
  《女神》诞生之时的中国,虽然封建帝制已经被推翻,但是封建传统却依旧根深蒂固,再加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当时整个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女神》的创作把握了时代的脉博,热情率直地歌颂叛逆、反抗精神,表现出一种创造的极端兴奋和狂热。如《凤凰涅磐》中凤凰双双自焚前的歌唱,对朽败的旧世界真切、沉痛的描绘,传出了一个古老民族觉醒之时深刻的悲愤。而凤凰的自焚则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在《凤凰涅磐》中通过写“凡鸟”的聒噪,鞭策了那些野心勃勃的分子、心术不正的政论家、贪婪的小人、驯良的顺民、无聊的文士等。在《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更是直率坦露“我崇拜创造的精神”,“我崇拜偶像破坏者,我崇拜我! /我又是个偶像破坏者哟!”并借此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匪徒颂》中公开对历来遭受统治者污蔑的敢于反抗陈规陋习的各个领域的“匪徒们予以热情的赞颂,疾呼万岁,表达出封建统治者反对的就是我们欢迎的心声和要继承优良传统、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
  第三, 反帝反封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抒发。
  《女神》时代的郭沫若,身居异国,感于祖国的贫弱落后,列强的虎视眈眈,常常怀着忧国的情思,他渴望民族、国家的繁荣富强。《女神》中许多重要的诗篇,都饱含着郭沫若眷念祖国、颂扬新生的深情,这正是对“五四”的礼赞。五四运动使郭沫若产生了新的希望。在这些爱国诗篇奔腾澎湃着的热情里,始终可以看到再生女神和火中凤凰的身影。《凤凰涅磐》中凤凰双双投火自焚,在香火中获得新生,便是中国在艰难的自醒中获得新生的隐喻。该诗实际上是古老祖国在时代大潮中获求新生的激情赞歌。他的爱国之情在渴望家国富强的依托下显得真切而又深沉。在《女神》的所有诗篇中,最能表达他对祖国眷恋深情的是《炉中煤》。《炉中煤》把祖国喻为心爱的女郎,把自己比作狂烧的煤块,它“为我心爱的人儿燃烧到了这般模样!”。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那种“眷恋祖国的情绪”的深沉和缠绵,在祖国与年轻女郎的比喻当中我们也不难得出祖国在诗人心中的位置和份量。的确,诗人是在燃烧着,他还说他这卤莽的黑奴胸中有 “火一样的心肠”,他在被活埋到地底以前原是“有用的栋梁”,并且庆幸自己能够“重见天光”。诗人愿意为祖国赴汤蹈火,这是因为他从时代的曙光中看到了新的希望。诗人所朝思幕想的祖国,并非如有的诗人所夸的仅仅有着古老的灿烂文化,而从几千年的沉梦中觉醒和奋起的家邦。诗人也不仅停留于怀恋、歌吟,而是明确表达了愿为她英勇献身的赤诚之心。
  三 、小结
  《女神》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五四”狂飙突进时代改造旧世界、冲击封建藩篱的要求,它鲜明地表现出了破旧立新时代精神和追求光明的高昂精神,诗集中“我”的个性解放与时代社会的个性解放激烈撞击,燃烧出绚丽的火焰。
  第二课时
  一、精彩篇章:
  天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
  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X光线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Energy能量的底总量!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嚼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凤凰更生歌(节选)
  我们更生了。我们更生了。
  一切的一,更生了。一的一切,更生了。
  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
  我便是你。你便是我。火便是凰。凤便是火。
  我们新鲜,我们净朗,我们华美,我们芬芳,
  一切的一,芬芳。一的一切,芬芳。
  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芬芳便是他,芬芳便是火。
  火便是你。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欢唱!欢唱!
  凤凰涅盘
  天方国古有神鸟名“菲尼克司”(Phoenix),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
  按此鸟殆即中国所谓凤凰:雄为凤,雌为凰。《孔演图》云:“凤凰火精,生丹穴。”《广雅》云:“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
  序 曲
  除夕将近的空中,
  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
  唱着哀哀的歌声飞去,
  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
  飞来在丹穴山上。
  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
  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
  山前有浩茫茫的大海,
  山后有阴莽莽的平原,
  山上是寒风凛冽的冰天。
  天色昏黄了,
  香木集高了,
  凤已飞倦了,
  凰已飞倦了,
  他们的死期将近了。
  凤啄香木,
  一星星的火点迸飞。
  凰扇火星,
  一缕缕的香烟上腾。
  凤又啄,
  凰又扇,
  山上的香烟弥散,
  山上的火光弥满。
  夜色已深了,
  香木已燃了,
  凤已啄倦了,
  凰已扇倦了,
  他们的死期已近了!
  啊啊!
  哀哀的凤凰!
  凤起舞,低昂!
  凰唱歌,悲壮!
  凤又舞,
  凰又唱,
  一群的凡鸟,
  自天外飞来观葬。
  …………
  凤凰更生歌
  鸡鸣
  昕潮涨了,
  昕潮涨了,
  死了的光明更生了。
  春潮涨了,
  春潮涨了,
  死了的宇宙更生了。
  生潮涨了,
  生潮涨了,
  死了的凤凰更生了。
  凤凰和鸣
  我们更生了。
  我们更生了。
  一切的一,更生了。
  一的一切,更生了。
  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
  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
  我便是你。
  你便是我。
  火便是凰。
  凤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我们新鲜,我们净朗,
  我们华美,我们芬芳,
  一切的一,芬芳。
  一的一切,芬芳。
  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
  芬芳便是他,芬芳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我们热诚,我们挚爱。
  我们欢乐,我们和谐。
  一切的一,和谐。
  一的一切,和谐。
  和谐便是你,和谐便是我。
  和谐便是他,和谐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我们生动,我们自由,
  我们雄浑,我们悠久。
  一切的一,悠久。
  一的一切,悠久。
  悠久便是你,悠久便是我。
  悠久便是他,悠久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二分析讨论
  (一)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中每篇诗文分别有哪些意象,代表什么?
  《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
  二、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
  反抗、叛逆表现在:
  《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
  三、爱国情思的抒发
  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盘》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二)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1、 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反抗旧世界的叛逆精神。
  2、 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如《残春》就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
  3、 历史小说在郭沫若的小说创作中占有一个特别的位置。他们帮助读者明善恶之分,知兴亡之理。
  (三)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艺术价值。
  郭沫若的《女神》是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主要特色有:
  1、 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2、 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盘》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
  3、 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
  4、 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
  5、 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染上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
  艺术价值:
  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郭沫若的《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这就是它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一、思想内容上。《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二、在艺术上,《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女神》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它强烈的感情,伟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发生重要影响。
  三、在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
  (四)《女神》的时代精神
  1.《女神》的反抗精神《女神》的时代精神,首先表现为强烈地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彻底地破坏和扫荡旧世界的反抗精神。《女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大胆地反抗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要求尊崇自我的战斗者。《天狗》中“我”所喊出的似是迷狂状态的语言,正是猛烈破坏旧事物的情绪的极好表现。这种情绪是与“五四”时期思想解放的大潮流相一致的。因此,诗中的“我”是时代精神的代表者。
  2.《女神》的爱国主义精神《炉中煤》以煤自喻,表示甘愿为祖国贡献出全部的光和热;《棠棣之花》、《凤凰涅盘》、《女神之再生》等作品都是以自我献身的形式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所激发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爱国激情,通过诗的形式被反映在《女神》之中了。
  3.《女神》的进取精神这是在感受了新的革命世纪到来的气息所产生的不可抑止的欢欣情绪,也是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表现。所以,《女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对光明、对力量的歌颂,色彩明亮,声调高亢,气势磅礴。《太阳礼赞》表达了诗人对新生太阳的激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歌唱了把地球推倒的伟力;《晨安》的兴奋之情更明显,一气喊出二十七个“晨安”,把自我与世界贯通,表现了一代新青年的宏大气魄;《笔立山头展望》等作品也都表现出求新弃旧的进取心。
  (五)《女神》的艺术特色
  1.《女神》在形式上的创造《女神》实践了郭沫若自己关于“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创作主张,使诗的形式得到了完全的解放。《女神》不追求任何一种固定的现有的格式,任凭感情驰骋,自然流露,依据内在的感情节奏,自然地形成诗的韵律。它的五十余首诗,每首诗都是一种新的格式。《天狗》诗句短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有一种割不断的绵绵情意,正好适合表现眷念之情;《凤凰涅磐》的诗句参差不齐,长短并用,富于变化,或长吁,或短唱,节奏感十分强烈,表现出一种悲壮气氛。
  2.《女神》的比喻、象征手法《女神》常使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借助某一形象来寄托、抒发自己的感情,使感情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这是郭沫若诗歌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在《女神》中,无论是古代神话、历史故事中的人物,还是人格化的自然景色,其形象的选择都十分巧妙、恰当、新颖,与要表达的感情内容相一致,山岳海洋,日月星辰,风云雷电,也都唱的是“郭沫若之歌”。《天狗》用民间传说中天上破坏者的形象来表现对世界的反叛和破坏情绪,《炉中煤》用受压于地下的、乌黑低贱的“黑奴”——煤的形象来表现劳苦者的爱国之情,十分新颖而恰当。
  3.《女神》的豪放风格是新诗中豪放派的先驱。在《女神》中虽也有“丽而不雄”的风格的作品,但能代表《女神》特色的,是惠特曼式的“雄而不丽”的风格。它的想象新奇,语言粗犷,气势磅礴,声调激越,笔调恣肆。它的美是一种壮美,男性的阳刚之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