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4280字。2010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三)
  语    文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1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共1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8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1卷阅读题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历史证明,预报天气与自然灾害,仅仅只考虑地球本身的因素,并不能做出准确的长期预报。就“这个”论“这个”的思维方式显示出了极端的局限性。危害人类的干旱、洪水、厄尔尼诺、地震、海啸这些严重的自然灾害一次次躲过了众多研究者的眼睛与众多监测仪器而突袭人间——必然发生的灾难却不能必然提前预知,大自然明白无误地指出了现代气象学的局限性——概念思维的局限性。为了真正认识天文与天灾的成因,必须撤除天气与天文之间的围墙。生物链、食物链的发现,业已证明表面上看起来毫不相及的物物之间、物人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亲缘关系。那么,时至今日,还可以继续将天文与天灾视为是截然两分的关系吗
  重建天文气象学,并不等于恪守一切已有的经验。大量资料证明,今天的天文与古代天文之间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天文发生变化,天文与气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必然随之变化。所以,重视前人的经验是应该的,但恪守前人的经验则是错误的。重视前人的经验之外,更要重视前人经验背后的思维方式。《吕氏春秋•有始》曰:“极星与天俱游,而天极不
  移。”天会移,极星会移,而天极(北极之极点)不移。这个论断说明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这个结论完全正确吗《周易》中有“易穷则变”的原则,实际中有北极星变化的记载。《易》理与实际告诉人们,一切都会发生变化。极点在太阳系是静态的,但在银河系则可能是动态的。《吕氏春秋》的经验性结论亦即前人的经验性结论,有可取之处,更有可改进之处。后人已确定,极点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小圆圈。一切都会变化,天文也会变化。天文变化的直接后果是,古代的天文天气谚语的应验区发生了位移。中华先贤所创造的、以干支为纲领的运气学,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即有是年,却无是气。要用干支重新统领天文与天气,必须重新认识与排列运与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华先贤所留下的天文气象学,永远不会过时的是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与天地合一而论的系统认识论,但其中的具体结果与数据,必须随着天文的变化、技术的进步而时时更新。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建议重建天文气象学,即在今后天气的研究中,以天地人合一而论的系统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天气与灾害。
  (节选自刘明武《天文•天气•天灾——重新认识源头文化中的系统认识论》)
  1.下列对作者所说的“天文气象学”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文气象学是指根据地球本身的因素,来研究气象变化的规律,预报天气与自然灾害的气象学。
  B.天文气象学是用来预报那些危害人类的严重自然灾害,诸如干旱、洪水、地震、海啸等的气象学。
  C.天文气象学是借鉴了中国古人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把以干支为纲领的运气学作为理论的气象学。
  D.天文气象学是在天地人合一而论的系统认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天文论天气与灾害的气象学。
  2.下列不属于笔者建议重建天文气象学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真正认识天文与天灾的成因,对那些危害人类的各种严重自然灾害,做出准确的长期的预报。
  B.因为现代气象学存在概念思维的局限性,割裂了天气与天文之间的关系,将天文与天灾截然分开。
  C.我国古代的天文气象学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并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性结论,对今天来说仍有指导意义。
  D.中华先贤所留下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与天地合一而论的系统认识论,能突破现代气象学的思维局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解决许多现代问题依然有意义的古老中华文明,我们应重视对它的开发和利用。B.“清明时节雨纷纷”、“立秋之日凉风至”等谚语中所包含的经验已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C.若重新认识与排列运与气之间的对应关系,干支还是有可能重新统领天文与天气的。
  D.如果重建了天文气象学,人类就能解释近期地球是否已进入了活跃期这一重大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陆陇其。初名龙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四年,授江南嘉定知县。嘉定大县,赋多俗侈。陇其守约持俭,务以德化民。或父讼子,泣而谕之,子掖父归而善事焉;弟讼兄,察导讼者杖之,兄弟皆感悔。讼不以吏胥逮民,有宗族争者以族长,有乡里争者以里老;又或使两造相要俱至,谓之自追。十五年,以军兴征饷。陇其下令征收,户予一名刺劝谕之,不匝月.输至十万。江宁巡抚慕天颜请行州县繁简更调法,因言嘉定政繁多逋赋,陇其操守称绝一尘,才干乃非肆应,宜调简县。疏下部议,坐才力不及降调。十八年,左都御史魏象枢应诏举清廉官,疏荐陇其洁己爱民,去官日,惟图书数卷及其妻织机一具,民爱之比于父母。二十二年,授直隶灵寿知县。灵寿土瘠民贫,役繁而俗薄。陇其请于上官,与邻县更迭应役,俾得番代。行乡约,察保甲,多为文告,反复晓譬,务去斗狠轻生之习。二十九年,诏九卿举学问优长、品行可用者,陇其复被荐,得旨行取。陇其在灵寿七年,去官日,民遮道号泣,如去嘉定时。授四川道监察御史。巡抚于养志有父丧,总督请在任守制。陇其言天下承平,湖广非用兵地,宜以孝教。养志解任。三十年,师征噶尔丹,行捐纳事例。御史陈菁请罢捐免保举,而增捐应升先用,部议未行。陇其疏言不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