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以感动为切入点,以语言为突破口,变长为短,易教易学。附有教案约1710个字。
《蜡烛》教案
丹江口市大坝中学 ZHXH2828 张小红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2、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 1、分析人物动作描写,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2、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三)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捍卫世界和平。
二、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2.查找有关二战时期解放南斯拉夫的情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你们应该都有用过蜡烛吧,我们经常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用到蜡烛?蜡烛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时间都代表不同的寓意。----这里蜡烛起着烘托喜庆气氛、祝福的作用;当发生意外事故,家人亲朋好友不幸逝世时,人们点蜡烛是用来寄托怀念、哀思。 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意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并给每段段落标上序号。)
二初读感知
1.回顾二战历史。2、背景介绍
介绍况3常识介绍4找出通讯的六要素。。
三、研读明旨(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1. 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并说说让你感动的理由。
(学生任选片断朗读,原因的说明言之成理即可。可选择重点语句作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题材感人,重点描写老妇人掩埋苏联烈士的过程,突出蜡烛、烛光。
感人的原因: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