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20字。
《太史公自序》自主学习
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 房丽丽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3.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联系学过的《报任安书》,全面了解司马迁的“心灵史”
【资料链接】
1.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韩城县芝川镇)人,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青少年时代在家乡耕牧,十岁开始学习古文典籍。二十岁离开家乡漫游各地,寻访古代遗迹,收集资料,回到长安后,入仕作了郎中,奉武帝之命随军西征巡视西南地区。父亲司马谈去世之后,当了太史令,曾经参与制定太初历。后因为李陵之祸,激怒汉武帝,自请腐刑,得以保全性命,忍辱完成了《史记》创作。
2.《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的专名。《史记》之名大概起于魏晋间。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之间3000多年的历史,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6500字。《史记》的体例是司马迁的创举。用本纪叙述帝王,兼排比大事;用《世家》记述王侯和特殊人物;用《表》来统系年代、世系、人物等;用《书》记载典章制度的原委;用《列传》记人物、民族以及外国。五种体例在风格上各具笔法而内容上则构成严密的整体。后来历代的史家都继承了这样的体例,成为正史写作的通用体例。
3、解题: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序言是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
《太史公自序》原文由五部分组成:一,叙述司马氏的家世谱系。二,全文转录其父司马炎的《论六家要旨》。三,记叙自己年轻时候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父亲临终遗训的情景。四,通过与壶逐对话,说明自己写《史记》的目的。五,叙述自己忍辱著书的过程和《史记》的规模、体例,阐述每篇的写作宗旨。
教材节选的是一、三、四的全部和五的部分内容,主要是突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条件和指导思想。
【自主练习】
一、概括大意:这篇自序介绍了哪些内容?
1-3自叙家世谱系。
4-6叙年轻时候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父亲临终的嘱托,立志创作《史记》。
7-10阐述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
11叙自己忍辱写《史记》。
12-13《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史记》全书的体例和规模。
二、问题研习
问题一: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