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30字。

  《背影》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赋闲、狼藉、踌躇、差使、颓唐、琐屑、蹒跚”等。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体验生活,并从日常琐事中积累内涵深刻的写作素材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品析文章朴实却饱含深情的语言。
  三、情感目标
  体味文章真挚感人的父子深情,增进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心孝心。
  教学重点
  深刻地体会文章真挚感人的父子深情。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品味文章朴实的语言。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揣摩理解“背影”的特定环境。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新课导入。
  1、简介作家、作品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教师朗读)
  2、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背影》自1925年问世以来,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背影》,去体会那份感动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背影》电视散文片段,学生边看边听。
  2、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感情。(课件展示文中重点词语,要求学生对照检查预习情况。)
  3、学生放声朗读,勾画出文中最感动自己的地方并作简评。
  思考、讨论:
  (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背景是怎样的?
  (2)文章以“背影”为线索,一共写了几次“背影”?其中那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3)文中几次描写“我”的眼泪?体会眼泪与父亲背影之间的联系。
  边引导、边朗读,学生回答,教师提示:
  (1)祖母死了,父亲赋闲——祸不单行、家境惨淡的特定背景。
  (2)四次背影:第一次是在开头点题的背影;第二次是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是离别时的背影;第四次是结尾思念中的背影。
  一般是第二次的背影印象最深刻。
  (3)文中四次描写“我”的眼泪,正与父亲的背影相互映衬,表现一种相互理解的父子深情。
  三、揣摩品味,理解“背影”的特定环境。
  齐读课文第二、三两段,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再全班交流。
  1、说说以下几个词语的表达作用:“祸不单行”、“满院狼藉”、“惨淡”。
  2、“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3、这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提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