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中外短诗五首
烟台一中  于玲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了解一些中国新诗不同的风格特点。
3 感知中外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及其联系。
教学重点 1 鉴赏诗歌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思想感情。
     2 体味诗歌中蕴涵的哲理。
     3感知中外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方法 1 反复诵读,展开联想和想象,尝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2 就自己的理解展开充分的讨论,感悟诗歌中蕴涵的哲理和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朗读,展开想象和联想,初步体会诗歌中蕴涵的哲理和思想感情。
二. 体味诗歌中的意象,讨论并归纳总结:
  1 、你对《短章》的主旨如何理解?
  2 、《风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错误》中的“你”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为什么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4 、《回旋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5 、你怎样理解《在一个地铁车站》?

三. 认识作者和流派

 1 、卞之琳  ☆☆☆个人简历:
  祖籍江苏溧水,1910年生于江苏海门。1933年毕业于北平北京大学英文系,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49-1952)现仍任中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二级)享受终身制 待遇;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外国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 ;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现任顾问;曾作客英国牛津(1947-1949)。抗日战争初年曾访问 延安从事临时性教学工作、并访问太行山区前方、随军;回西南大后方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 讲师,副教授,定级教授,1946复员至天津南开大学任职一年。解放后多次下乡生活与协助 农村工作。著有诗集《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慰劳信集》(1940)、《十年诗草》(1942)、《雕虫纪历1930-1958》(1979)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