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090字)
5、中外短诗五首
学案作者:齐鲁人
断章 卞之琳
[学习目标导航]学习提示
1、知识目标:①背诵本诗,在诵读中品味诗的语言;②了解词语复现的表达技巧。
2、能力目标: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的哲理。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情感。诗歌是最具想象力的文学样式,没有想像写不成诗歌,同时没有想像也欣赏不了诗歌。因此同学们要在想像方面努力。
[背景知识互动]
一、写作背景
《断章》是一首精美的小诗,写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诗使他满意,于是就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即由此而来。
二、作家作品
卞之琳,1910年生,江苏海门县人,诗人。主要作品集有诗集《三秋集》《鱼目集》《十年诗草》等。解题
本诗抒发了诗人的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
识记要点
卞之琳,现代诗人,代表作《断章》。
[教材优化全析]
一、 结构内容
《断章》写了两组意象。
第一组:当你站在桥上把周围一切活动当成风景来看的时候,楼上的人又把你当作风景的一部分来观赏。
第二组: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整个儿的形象或许又进入他人的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
通过这两组相关联的意象,诗人表达了一种相对的、平衡的观念:人可以看风景,也可能成为风景之一部而被别人观赏,这是相对;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而这一切又可能成为他人梦境的装饰,这也是相对。由是抒发了诗人的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明白了事物间普遍存在的相对、平衡的关系,人就不应该再有怨尤。四行诗包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表现出深沉的哲理性的思考,因而辞约意丰,令人回味无穷。结构网络
第一节,人是风景的观赏者,但也可以成为被观赏者。
事物之间是有相对性的。
第二节,你可以欣赏明月装饰的窗子,也可以随之一起进入别人的梦被欣赏。
事物具有相对性的又一例证。
二、写作技巧
1、抽象与具象的完美统一。
本诗表现的本是抽象的观念,但却以鲜亮明美的生活形象写出,诗行间的逻辑关系也十分明确,故而诗意深沉而不晦涩,邈远而不虚空,颇见功力。
2、词语复现手法的巧妙运用。
本诗运用了类似修辞上的“顶针”手法,将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加深了诗的意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加之主要词语(“你”“看”“装饰”)等的复现,更加强了这种表达效果。诗人还采用了西方诗歌常用的抱韵,在诗意上不但继承了中国诗歌注重意境的传统,又呈现出西方一路诗的着重暗示性,使诗作含蓄深沉。技巧拾零
诗歌欣赏(一)提高欣赏情趣
诗歌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活动一样,也有一个情趣、格调、标准的问题。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健康的欣赏情趣,确立较高的欣赏标准,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诗歌作为欣赏对象。对于情趣和格调过于低下庸俗的诗歌,应该有分析、剔除,批判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