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案
◆景宁民族中学 任利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叙述方式,了解本文借助丰富新奇的想象来抒情的写法。
3、学习本文生动活泼的语言,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设想
1、 结合课文内容,以表情朗读为重点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2、 按新课标的有关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等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
3、 利用课件设置山中情境,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过程,美化教学内容。
(本文是一篇想象丰富、激情洋溢的优美散文,特别适合诵读,以诵读为重点,读写听说相结合,有利于让学生加深体验、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并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山地情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过程,美化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个教学板块:朗读课文,找朋友。
1、激情导入:有人说,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漠。是的,朋友如阳光如春风,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多彩与人间的温馨;朋友像小桥,像小溪,让我们收获柳暗花明的惊喜与远离尘嚣的纯净。假如你到山中访友,你会访问什么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可作者是怎样说呢?(学生回答)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用大声朗读的方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共同聆听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出的童话般的世界。
2、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感觉作者笔下的大自然美景。
3、 列举“朋友”,梳理山中景点,理清文章思路。
4、 课堂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第二个教学板块:精读语段,学写法。
1、 朗读第三段,了解课文在叙述方式和叙述人称上的特点。
(1)、教师范读,学生学读。
(2)、请同学们给这段文字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3)、课堂讨论:作者为什么把古桥说成:“德高望重”的长者?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4)、教师点拨:结合全篇内容,引导同学领会文章独特的叙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