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揭东县地都中学 黄静群
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因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语感上。所以教师必须利用丰厚的语言修养,把语文教成学生最喜欢的学科,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充分展示出来,发挥汉语音乐性强和青少年设记能力强的两大特点,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大量精美的文章,积累语言材料,使千古流传的书面语言材料谐于唇吻,设记在心,获得语感,进而形成语言能力。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语感的强弱。周作人先生在《我学国文的经验》中说:“我的国文都是看小说来的。”一个“看”字正说出语感培养的重要作用。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对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所以,我们就是要通过语感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有趣味最有魅力,最让人心旷神怡又最为简单易学的学科。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几乎都是文学作品,它为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充分的材料,我们不必舍本求末(须知课文所选作品皆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那么在这些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该怎样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呢?教学大纲中特别提出“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确是一语中的。培养语感也许有多条途径,朗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古人云:“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金•元好问《与张中杰郎中论文诗》)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多读”,读出“语感”,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形成也就不值得怀疑了。具体地来说 :
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诵读的主动权。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过: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课堂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相信学生用他的年龄特点去阅读,感知作品的能力。教师不能代替学生阅读,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先入为主地塞给学生,这样会很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