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威尼斯(朱自清)
教学目的:
1、 了解意大利名城威尼斯概况。
2、 了解游记散文的又一种写法:特征概括式。学习以行踪为线索,移步换景的写法。
3、 体会本文自然清新、巧用比喻、形象生动的语言特点。
4、 领会文章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5、 领会朱自清散文“严谨不苟,虽然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平易自然”(朱德熙语)的特点。
教学重点:以行踪为线索,移步换景的写法
教学难点:领会朱自清散文“严谨不苟,虽然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平易自然”(朱德熙语)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课本及单元介绍:
1、 职业教育与普高教育的区别。
2、 第一单元重点是诵读与速读、写景与状物。
二、 课题及作者介绍:
1、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北部,是亚得里亚海西北岸的重要港口,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素有“水上城市”的美誉。该城历史悠久,公元六世纪兴建,以后曾在此建立过城市共和国。有118个岛屿组成,靠378座桥梁连接。
2、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这篇游记选自《欧游杂记》。一九三一年八月至一九三二年七月,朱自清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大陆,记下许多旅途见闻。一九三四年,辑成《欧游杂记》、《伦敦杂记》出版。
三、 明确学习目标:
《威尼斯》是游记。游记散文的典型写法是游踪型,如《雨中登泰山》。还有特征概括型,如《天山景物记》;叙议结合型,如《内蒙访古》、《游褒禅山记》。本文是特征概括型游记,这类散文要求对客观景物做主体观照,艺术地感受景物的总体特征。点明特征的词语往往是着意锤炼的,概括性强,文章主体即是对此的诠释与印证,顺序上表现为分承关系的居多。
朱自清的散文“严谨不苟”,“着意锤炼文字”。因此,他的这类散文更能让我们认识特征概括式游记的特点。而他的《欧游杂记》因为是为了“写给中学生看”,文字上下了不少功夫,
第二单元
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目的:
1、 思想教育: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英勇斗争的精神。
2、 理解:课文深刻的思想内容。
3、 鉴赏:课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 朗读、讲解、讨论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课题、作者及背景介绍: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遇难了!(板书:刘和珍)。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在“刘和珍”的板书前加“记念”,在后加“君”。)
二、 指导预习:
1、 通读全文,圈画出重点词句;
2、 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并重点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洗dí涤 dàn惮 cuǎn攒射 尸hái骸
3、 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记念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
4、 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七个部分的内容。
让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教师板书:
①介绍写作缘由。
②交待写作目的。
③回忆认识过程。
④抒写惊愕、义愤。
⑤叙述遇难经过。
⑥总结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