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90字。
《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
清远市华侨中学高一语文组 刘苑文
【教学目标】
1.积累“列”、“过”、“疾”等文言实词的意义;掌握几个文言特殊句式。
2.了解采取对话方式、反复辩难,使文章生动活泼、富有雄辩力的写作方法。
3.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知识积累:
⑴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教育上,开创私学,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晚年致力于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
⑵《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⑶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正处于动荡中,三大贵族季孙、孟孙、叔孙共同把持朝政。季孙(也就是文中所称的季氏)是鲁国的执政大夫,他的权力最大。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季氏决定讨伐附庸于鲁国的一个小国颛臾。
2.下面是对原文的翻译,请从翻译准确和语意通达两个方面分析这些译文,结合你的理解,选择你认为的最准确、最能体现孔子和冉有语气的译文。
⑴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A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冉有、季路两人谒见孔子,说道:“季氏准备对颛臾使用兵力。”
B季氏将兴兵攻伐颛臾。冉有、季路来见孔子说:“季氏将向颛臾用兵了。”
C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冉有、季路来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军事行动对颛臾。”
⑵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A孔子道:“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颛臾,上代的君王曾经授权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的国境早在我们最初被封时的疆土之中,这正是和鲁国共安危存亡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B先生说:“求呀!这怕是你的过失吧!那颛臾,从前先王封它为东蒙山之主,并且在鲁国封域之内,这是鲁国的社稷之臣呀,为何要伐它呢?”
C孔子说:“求!恐怕该责备你吧?颛臾,周先王让颛臾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况且在鲁国境内,并担任国家的臣子,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
⑶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A冉有道:“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人本来都是不同意的。”
B冉有说:“我们那先生要伐它,我们两人都不主张呀。”
C冉有说:“我们的大王要这样做,我们两个臣子都不想的。”
⑷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A孔子道:“冉求!周任有句话说:‘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再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譬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你的话是错了。老虎犀牛从槛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责任呢?”
B先生说:“求呀!从前周任说过,先量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