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语文教师角色新定位
密山一中  程卫东


[摘要]语文兼重工具性与人文性具有“人生之父”的重要性。以此为切入点,使语文教师认识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素质,正视现代教育弊端,迎接由教育全球化、终身化及教育技术现代化等诸多因素带来的挑战,起到调解社会,沟通人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师角色  素质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

兼顾人文精神,教育要为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伴随其中,终身教育的提倡,素质教育的提出,教育改革被提到了日程,首当其冲,受到最大冲击的当语文学科莫属。语文教师应正确定位自身,使语文学科真正达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是“人生之父”
与各学科之间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及对其产生的深远影响使得语文学科一直被定位于“百科之母”这一古老的称谓。以往修订的语文大纲也只以“工具学科”对语文进行价值与功能的品评。工具性的定位使得语文学科一直处于一种从属地位,在学生眼中也被评判为“鸡肋学科”。语文教育不见成效,语文学习甚至可有可无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思想。究其原因,人们在认识上已经走入了一个文化的误区。
语文教学从其内容到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有一个潜伏期。这个潜伏期使得语文教学成效无法突出。从而造成了人们对语文教学的不重视。其实,语文之学如春原之草,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语文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的性格和品质。
真正的语文教学确实强调传授知识,强调语言技能的运用从而提供学习,生活的工具,这一过程虽然贯彻语文教学的始终,但并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当语文教学发展到一定层次,在其实质性阶段应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进而健全其人格。新的教学大纲将语文学科定位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强调语文学科应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肯定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在此高度上,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使其在感悟文化的过程中奠定人的精神根基。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不应局限于“人生之母”这一简单的界定,更重要的,语文学科应被评定为“人生之父”。


二.语文教师是“为父之魂”
语文学科被定位于“人生之父”的角色,语文教师义不容辞应挑起“为‘父’之魂”的重担。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在教育手段日益多样化的今天教学生以自主选择,自我学习的方式方法,引导其进行知识的整合与迁移,与此同时对其进行情感的熏陶和人性的陶冶,进而促进其个性的发展以达到人文精神的提升。不仅如此,教师应教学生在脱离学校教育后自主自动并能够自立的学习,自动进行人格的完善升华,从而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语文教师应正确评估自己的重要地位,努力完善自身素质,胜任“语文‘父’之魂”的人生角色。正确定位自身,角色观念明确,不仅对教学有好处,对教师自身也有以下几点好处:
能够成功地扮演角色的教师对自己会有清晰的认识
善于扮演角色和顺利实现角色转换的教师,比较容易发现爱别人,受人的爱,能充分体验到自尊、自爱、自强与事业有成的体验。
  三.具有清晰角色观念的教师能够使自我角色期望与对他人的角色期望相一致。能够客观地对待学生,理解学生,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使自己的理智和情感都处于学生的地位,能为学生设身处地着想,产生移情作用,可以避免主观随意性的诱惑,做到心胸豁达。

三.教师素质为“魂”之先导
语文教师要完成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首先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我国最早的教育文献《学记》对师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人师者,贵在“博喻”,才能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以便做到“长善救失”和“禁于未发”。“博喻”首先要求教师要成为一名多才的学者并通晓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而“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则正是对当前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概括,即引导学生而不牵着他走,提出严格要求而不压制,提供线索而不代作结论。在我国教育初始阶段已对教师提出如此严格的要求,面对当代教育,教师还要面临教育体制的诸多弊端及现代教育技术的挑战,完成语文学科奠定人生根基的重大作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总体来讲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大致分以下几方面
1.精湛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能力。语文教育通过语言和言语进行意蕴的创设和情境的感悟。合格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听”能迅速判断优缺,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估;“说”能妙语连珠不失风范,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