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40小题,约13730字。

  2010年广州高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调研测试试题
  2010.9
  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和答题卷相应的位置填写好学校、班级、姓名、考号等。
  2.选择题的答案,请务必用2B铅笔将答题卡对应题号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答案不得写在试卷或答题卷上。
  3.非选择题的答案,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的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隋唐时期确定了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B. 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里的“三春”依次指的是正月孟春、二月仲春和三月季春。
  C.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除”,有除旧布新之意,“除夕”即一年中最后一天的晚上,除夕一过,新的一年就要来临。
  D. 字亦称“表字”,是古人成年后在一种仪式上命名的称呼,主要供家人称呼。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取字。
  2.下列对文体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座右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B.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取材广,可描绘名山大川,可记录风土人情,可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如《梦溪笔谈》《小石潭记》。
  C. 寓言是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如《刻舟求剑》《邯郸学步》。
  D.“骚体”也叫“楚辞体”,是以屈原的《离骚》等作品为代表的一种诗体。这类作品现实性强,多现实的气息,篇幅较长,形式自由,多用语助词“兮”字。
  3.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插科打诨的“科”指诙谐逗趣的话,“诨”是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插科打诨是指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B. 我国古代的六艺之说有二:一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又有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
  C. 三国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D.《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年间官修的荟萃古代典籍的大型综合丛书,历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4.下列对作家作品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西汉初期政论家、文学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如《过秦论》;赋也很有成就,代表作有《吊屈原赋》。司马迁曾为屈原、贾谊写《屈原贾生列传》。
  B.王昌龄,字少伯,曾任龙标尉。擅长七律,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主要作品为《出塞》、《从军行》,世称“王龙标”、“七律圣手”。
  C.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古代最重要的女词人,宋代婉约词派代表词人。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等,结集为《乐章集》。
  D.“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指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老残游记》和刘鹗的《孽海花》。
  5.下列对诗句中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武元衡“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一“吹”一“逐”,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春天的信息,酿就了一夜的思乡梦。
  B.宋祁“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写出了诗人欲获得心灵恬静而不能的烦闷心态。
  C.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蒸”写出了洞庭湖的丰厚蓄积,仿佛辽阔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写出了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
  D.张先“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拟人化,形象写出了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好姿态。
  6.下面各诗句都写到“鸿雁”,其中不是表达游子思乡怀亲之情的一句是
  A.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B.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7. 对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引用的典故的出处及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出自刘禹锡《子刘子自传》,意思是即使有人诽谤,我也问心无愧。
  B.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屈原《离骚》,意思是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后悔。
  C. “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刘向《战国策》,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并无本质区别,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D.“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出自《彖传》,意思是该静止时静止,该行动时行动,不论是静止还是行动,都要掌握好时机。
  8.根据《渔歌子》的词牌,下列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竿纶②桃李无言一队春③一壶酒④浪花有意千重雪⑤世上如侬有几人
  A.③①②④⑤B.①③④②⑤
  C.②④①③⑤D.④②③①⑤
  9.没有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诗句是
  A.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B.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王安石《孤桐》)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D.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10.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判断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先写客中实景,后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化实为虚,用未来的乐正衬今夜的苦,又想象今夜的苦将增添相聚的乐。
  B. 刘禹锡的《乌衣巷》以小见大,全诗落笔于眼前的“野草花”“夕阳”“堂前燕”等细小景物,却反映了深刻的主旨:封建权贵势倾一时,终究逃不脱衰亡的命运。
  C. 马致远的《山市晴岚》“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里,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