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10字。

  仿写也是一招
  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   沈惠新(214107)(13915298202)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说:“孩子学说话,始于模仿;学生学习作文,是一种书面形式的学话,起始阶段适当进行模仿也是必要的。一句话该怎样写?怎样连句成段,构段成篇?怎样写清楚一件事?怎样阐明一个观点?初学作文的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往往手足无措。在这样的情况下,模仿一篇范文,有时比教师喋喋不休地讲十遍‘怎样写’效果还要好。”《写作导引》
  吕叔湘先生更明确地指出:“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实践。”
  鲁迅《野草》中的《过客》借鉴了屠格涅夫的《门槛》;《狂人日记》是模仿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狂人日记》。
  巴金受契诃夫的《第六病室》的启发写出了《第四病室》。
  冰心说:…‥我写《繁星》是因看着泰戈尔的《飞鸟集》,而仿用他的形式,来收集我零碎的思想。
  由各家关于写作的理论和写作的实践可以看出,作文教学应重视仿写练习。
  仿写,就是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模仿它的立意、构思、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训练方法。具体如:开头结尾的呼应、精彩的场景描写、巧妙的谋篇布局等的仿写。
  在作文教学中我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仿句。如:在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可仿写“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来到校园,不必说高大挺拔的松树,沁人心脾的桂花,火红的山茶;也不必说穿梭于香樟树之间的小鸟,徜徉于花间的蜜蜂。单是那操场西北角的月季花圃就让人流连忘返了。”仿句可以使语言简洁、明快、生动、活泼,修辞富于变化,句式齐整。
  2、仿段。新课程七年级上册选进的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叙议结合,写出对人生的感悟。一(10)班的学生王正尧在《难忘的骑车经历》中写下了以下一段话:“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遭遇挫折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儿时学骑车的经历,我便能应付一切。我常告诫自己,不要想着眼前的失败,而应从地上爬起 ,坚持,坚持,再坚持,直到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经历的困难是多么微乎其微啊。”这个学生的文章结尾之所以成功,实际上就是借鉴了课文的结尾。
  3、场景仿写。中学生写记叙文的一大通病就是满足于一般的叙述,而缺乏生动、形象的描写。针对这一情况,我在作文教学中还训练学生用灵活的手法进行细腻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朱自清的《背影》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除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外,还在于作者在“爬月台”时融入了生动、传神的外貌、动作描写。我在教学时要求学生运用常见的描写方法,写课间发试卷时的场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吴明这样写:数学课代表小刚抱着一叠试卷兴高采烈地跑进教室,扯着嗓子喊到“发试卷了,发试卷了﹗别闹了﹗”乱哄哄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有一些急性子的同学把小刚围了个水泄不通。人群里传来了小刚的尖嗓门“小明”“小红”。同学们一个个神色凝重地接过试卷,那分数使他们有的手舞足蹈,有的喜笑颜开,有的垂头丧气,有的伏案默默流泪。最有趣的要数我班的滑稽大王王枫,你瞧﹗只见他手拿试卷,眼睛紧闭,不过嘴巴却上下翻动,口里念念有词: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快显灵,这一念还真灵,王枫一蹦三尺高“太好了,太好了,万岁,万岁﹗60分万岁﹗”全班哄堂大笑。好不容易轮到我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拿了试卷,不敢看分数。又想起昨晚吃饭时,无意中说漏了嘴:今天要考试。老妈当即悬赏:满90分,奖励50元。但又急不可耐终于很下心。看﹗耶﹗90分﹗太好了。我激动地从座位上一跃而起,仿佛那50元钱正从空中飘落下来。心理不由得盘算如何使用这笔钱,却见同桌默不做声地拿着试卷,右手在纸上不停地写着。心里一阵窃喜,准是考砸了。于是假意关心道:“怎么了?没考好?”同桌仍是不吭气,我探头一看,真没想到,竟然是98分,还在试卷上订正错题,并已写出了两种解法。刹那间,我明白了:优异的成绩是这样得来的:不为得到的90分而沾沾自喜,而为失去的两分而仔细查找原因。短文幽默生动,与细腻的描写是分不开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