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30个字。
枣核
【教学目标】
1、 认识作品以枣核设置悬念的构思特点
2、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 感受人物思乡恋土的感情,引发爱家报国的情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以朗读为基础,辅以圈画、品味词句等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方法:课文围绕课题“枣核”,设置悬念、推进悬念、揭示悬念
2、体会文中环境描写对于主题思想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
由《春夜洛城闻笛》,全班背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大声朗读课文,完成:
(1)注音:蹊跷,掐,风烛残年,故弄玄虚(在文中是什么用意),揣,山坳(山间平地,两山间的低下处),殷切(深厚而迫切)。
(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住在美国的旧时同窗托“我”从故乡带几颗生枣核试种
三、再读课文,品读细节,深入理解
1、自由阅读⑦—⑩小节。
2、圈画同窗家后花园中哪些景物最能寄托思乡之情?柳、睡莲、“北海”、枣树
(1)“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古人“折柳”相留,言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意。
(2)同窗好友曾经在北海泛舟的时候闻到过睡莲的清香,所以睡莲富有家乡的味道。(第10小节)
(3)作者是如何模仿北海公园来建自己的“北海”的?为什么要建“北海”?旧时同窗希望故土的情景能够出现在美国的家里,将祖国富有特色的场景时常出现在自己的眼前来消解思乡之苦。
(4)枣树
总结:柳树、枣树都是生命力极强的植物,以前都是种在房前屋后,也就出现了“堂前扑枣任西邻”的诗句。北海公园是北京的标志性景点,睡莲更是这北海里特有风景线,这4个景物都是家乡的象征,同窗在这些景物上都寄托了浓厚的思乡之情。
3、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如何理解这句话?——民族感情是不会变的,热爱中华民族;故土具有凝聚力,吸引力,也就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民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