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70字。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
《长亭送别》(第一课时)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长亭送别》是高中第四册古代戏曲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大纲中提到:第四册的重要任务是着重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古代戏曲单元的单元提示告诉我们:本单元重点欣赏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除此而外,平时的规范考题和历年的高考试题都必有近十分的诗词鉴赏题,这是学生一大失分点,做好文学作品的鉴赏指导对提高诗词鉴赏题得分有直接帮助。结合大纲要求和应试需要,分析本篇课文的特点:《长亭送别》选自著名戏曲《西厢记》,曲词典雅,富有文采;此外,文中景物描写富有特色,对表达人物感情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鉴赏本文富有文采的语言和感受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二)学生分析:
这次上课的班级是高二理科班,高二学生通过第三册唐诗宋词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鉴赏知识和方法,但对于整体把握作品的艺术手法,进入文本感受艺术境界上还有困难,尤其是理科班学生平时阅读量小,阅读面窄,所以我认为本课中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难点?体会艺术境界应该是建立在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对语言内涵的理解之上,所以确立贯穿全文的教学重点是鉴赏本文富有文采的语言,以此也可解决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鉴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曲词语言。
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
(注:下课时目标:深入分析崔莺莺的人物性格,把握文章主题。)
三、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运用powerpoint 课件
四、设计思路:
以诵读为基础,以文学鉴赏为纽带,带动对词句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鉴赏;通过鉴赏富于文采的语言感受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从而解决教学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一)初读,理情节:
1、师导语引入课文学习:
爱情,是多少青年男女心中美好的回忆,它令人向往,让人沉醉。可是当相爱的人不能长相厮守,却要劳燕分飞之时,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愁情啊!我们历代的文人写过许多抒发与相爱的人别离之情的诗文。同学们能不能顺口背出几句来?
学生自由背出相关诗句,教师在做好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认真听学生的回答,并予以适时点拨。
2、揭示课题:
师:刚才大家背诵得很好,又快又准(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点评,如答得不好要提出努力方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代戏曲《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也是关于送别的文章,被誉为“写离愁别绪的绝唱”。(说完后板书课题)
3、师简介《西厢记》剧情:
多媒体播放有关《西厢记》的剧情图片,教师配合图片作简要叙述。
4、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快读课文,理清情节:
(1)师讲清要求:将全文分成四部分,找到每一部分起止,并给每部分加一个四字小标题;
(2)师在学生快读的过程中,巡视并提示指导;
(3)抽生回答后,师作明确总结,多媒体出示剧情结构图,生笔记:
长亭路上:【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
饯别离筵:【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幺篇】【满庭芳】
【快活三】【朝天子】
临别叮嘱:【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
别后目送:【一煞】【收尾】
(设计理念: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二)、品读,赏语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