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780字。

  高中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漫谈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张小兵
  文章要言之有物,立意高远,就必须积累大量写作素材。如何才能拥有一定数量的写作素材?怎样才能做到熟记成诵?又如何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广大师生的难题。其实,当我们正为寻觅写作素材而劳苦不堪时,却往往忽略了新课程必修、选修教材面广量大、才思出众的写作素材,而对海量的高三阅读复习资料中的素材和报刊杂志、新闻媒体时事素材,更缺乏积累意识。
  一、必修教材中的写作素材
  (一)熟悉话题——“就地取材”
  我们已经使用过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大部分专题充满话题色彩,所选篇目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而且学生对教材内容相对熟悉,只要有“教材意识”,我们就能熟练记忆并灵活运用。涉及话题:吟诵青春、体悟人生、设计未来、经典的力量、求学之道、从质疑到创新、古典的乡愁、漂泊的旅人、恒久的烙印、谛听天籁、感悟白然、湖山沉思、生命的强音、精神支点、遭遇战争、黑暗中的心迹、历史的回声、故园音画、颂歌的变奏、燃烧的心、底层的光芒、搜索与发现、放出眼光、感受碰撞、经世济民、英名与事业、仰观宇宙、思想的阳光、生命箴言、生存选择、真的猛士、苦难中的尊严、此情可待(亲、爱、友情)、科学中的美与求美、美的发现、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美与丑的看台、领悟匠心、灵魂的对白、人性在复苏、亲情(轩窗书影)、旧日时光等等。
  毫不夸张地说,必修教材内容已经涵盖了高中阶段可能涉及的所有写作主题。而其中的诸多观点会让你茅塞顿开,以近几年江苏卷为例:
  2005年“凤头、猪肚、豹尾” “向青春举杯”专题、“珍爱生命”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  2008年“好奇心” “碰撞与融通”板块《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探索与发现”板块《物种起源》(绪论)
  2006年“人与路” “直面人生”“号角,为你长鸣”“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珍爱生命”等专题……  2009年“品味时尚” “交锋时刻”板块《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审视传统”板块《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碰撞与融通”板块《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和“拿来与拒绝”板块《拿来主义》
  2007年“怀想天空” “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专题《逍遥游(节选)》《兰亭集序》《人是能思想的芦苇》  2010年“绿色生活” “像山那样思考”专题、“神奇的自然”板块《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美丽的创造”专题《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二)整理素材——“靠船下篙”
  1、整合主题:必修教材由诸多话题组成,如果以教材顺序逐篇整理,不仅头绪繁多,而且前后重复。综观必修素材,熔物质、精神于一炉,兼顾人生、哲思、自然、社会、文化、历史、审美、人性等命题,我们可以打破专题界限,从以上角度加以整合。
  2、兼顾种类:素材不只是事实例据,还应包括理论论据、哲思妙句、精彩片段等。事实例据可作论据,理论论据、哲思妙句可用作文章的观点,精彩片段可从立意、结构、手法、语言等角度加以模仿。
  二、选修教材中的写作素材
  毫无疑问,选修教材中也有大量的事实例子、理论论据和精彩片段,而且似乎比必修教材更多。
  (一)审视教材:选修教材并不是“话题式”结构。《<史记>选读》以体类变化为原则,是历史风云的再现;《唐诗宋词选读》以时代发展为主线,是诗性美的集中展示;《现代散文选读》以文体特性为特点,时感性和理性的融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