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8400字。  重庆市外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10-11学年上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谥号(shì)     讪笑(shàn)    泥古不化(nì)     踽踽独行(jǔ)
  B.掮客(qián)    靓妆(jìng)      余勇可贾(gǔ)     自怨自艾(yì)
  C.薄荷(bò)      太监(jiàn)    济济一堂(jì)     差强人意(chā)
  D.渐染(jiān)    蒙骗(mēng)      乳臭未干(xiù)    曲高和寡(hè)
  2.下列每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自栩          座右铭            迫不急待          休养生息
  B. 精粹          化妆品            以儆效尤          提纲挈领
  C. 气慨          拌脚石            卓而不群          穷兵渎武
  D. 嬉戏          副食品            穿流不息          不肖子孙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要再争论了,事实胜于雄辩,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
  B.北大教授季羡林深受大众尊敬,媒体也不断给他扣帽子,冠以“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等称号。
  C.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由同一位老师授课,学生们的水平却参差不齐,这个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D.起初是他创建了这家公司,后来公司又毁在他手里,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C.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D.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有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重读名著
  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的。我国的古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小说从“ 四大奇书”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外国的名著,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托尔斯泰的《复活》,再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几乎都是一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是它们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
  名著需要重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我这里所说的重读名著,乃是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着眼的。仅就我们这些年龄稍长的人的亲身经历来说,在“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和“文革”期间,阅读心态是何等的不正常,阅读空间和环境是何等的狭小和残破。那种以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为经纬的阅读定势,使我们只懂得给书中人物划成分,或者千方百计地追寻作者的阶级归属和政治派别。那种刻板的经济决定论,使我们阅读名著时,到处搜罗数据,以理解时代背景。那种“通过什么反映什么”来概括作品主题的阅读公式,死死地套住我们的阅读思维。那种所谓“受阶级局限,如何如何”的万能标签,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了多少误解!
  新时期以来,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气。但如何重读名著呢?我想,所谓“重读”,并非“再看一遍”,也非多看几遍。如果仅仅停留于“看几遍”,那也许只是“无用的重复”。“重读”应是指把名著完全置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