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语文组 张志彬
[考点解析]
“古典诗歌鉴赏”2002年前属于“文学鉴赏”部分,从前的“文学鉴赏”专题主要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古诗和新诗的鉴赏评价。2002年《考试说明》对这一部分作了较大的调整,将“古诗阅读鉴赏”归入了“古诗文阅读”,与“文言文阅读”放在了一起。“新诗阅读鉴赏”没有列入考查范围。另外,“古诗阅读鉴赏”也将放到第Ⅱ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这不能不说是2002年语文高考的一大改革。鉴于这一新题型,我们也只能根据各方面的信息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大胆进行尝试。
关于鉴赏评价,《高考说明》提出了两点要求:
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⒉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它们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隽永,及语言风格特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事实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也不拔高。
[考题分析]
例1(2003年全国高考第17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价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中、哪一具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科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能找出“咽”与“危”是诗眼并不难,难的是“为什么”和“结合全诗鉴赏”。王维的诗,不只是“诗中有画”,而且是、往往“诗中有道”。特别是在他晚年,沉湎在佛家的空寂心境之中,诗中的“道”,即禅理、禅趣尤浓。这首诗描写深山古寺环境景色:古木、云峰,无人迹的山径,被危石阻遏的幽咽泉声,照在苍苍松林上的凄瑟暗淡、幽冷、阒寂,给人以远离世间尘嚣之感。这既是诗人赴寺途中实见实闻的景物,也是他那消极出世的禅寂心境的写照。诗人正是要一步一少地引领读者进入他所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