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选材
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上次作文指导课上给大家介绍了如何立论,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如何为议论文选材。(投影题目)。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思维训练。
1、砖头都能干什么用?
明确:作用越离奇越好,目的在于启发学生开动思维。如:打坏人,垫床腿等。
2、雪化了之后是什么?
明确:引导学生把思维引向深入。如:雪化了之后是明媚的春天。
3、10-1=?
明确: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维。
如果树上有10只鸟,被枪打掉1只,那可能1只鸟也没有了。
如果是鱼缸里有10条金鱼,死了1条,问还有几条,答案是仍为10条。
如果夜里点燃了10支蜡烛,被风吹灭了1支,问天明还剩几支,答案是1支。
如果是桌子有10个角,砍掉1个角,问还剩几个角,答案是11个角。
还有吗?……
同学们写作文,首先要打开自己的思维,这样才能具有开阔的视野,才能不圄于一个单纯的角度,才能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角度,才能写出别人写不出的好文章。真的,苹果换一个切法就能切出五角星来,如果你有足够的幽默,你会用“天真”一词造出“今天真热”这样可爱的句子。
好,闲话少叙,我们马上进入我们的正题:议论文的选材。
一、正确选材的重要性。
问题:议论文中选材的实质是什么?
明确:在写作过程中,精选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问题: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议论文以理服人,一定要说出理由或根据,以表明作者对人、对事的看法、意见和态度的正确,如果论据不能有力地支撑论点,议论文就无法达到说服人的目的。
二、论据的分类:
两类:事理(理论)和事例(事实)。
事理论据:哲学和各门学科中的一般原理、定理、公理、经典性言论、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歇后语、诗词名句等。
事例论据: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以及被证实的客观的事实判断和数据。
懂得论据的内涵,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使我们知道了收集论据的方向。
三、获取论据的途径:
1、现实生活中的积累,可“耳闻目睹”,可“道听途说”。
2、从古今中外人们的言论和文献中收集,靠的是多读多记、“博览群书”。
平时要做有心人。
四、如何在考场上又快又好又准的选择论据:
一是要选择准确可信的材料;二是要选择典型材料;三是尽量选择新颖的“独家”材料;四是善于就地取材,点“材”成“金”;五是选择的材料力求周到全面。
下面,我们就从这五个方面给大家以具体的指导。
选材准确、令人信服
问题:在处理议论文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时,首先和必须做到的是什么?
明确: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紧扣论点寻找论据;寻找到的论据必须有力地证明论点。
请看示例。
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历史,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杰出人物。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朱自清先生写出了《荷塘月色》、《背影》等清新淡雅的著名文章,他铁骨铮铮,一身正气,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新中国成立后,清华大学更是人才辈出。国家表彰的为“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二十三名科学家,其中有十四名曾在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过。他们隐姓埋名,顽强拼搏,以自己的智慧、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爱国主义之歌。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许许多多的清华人,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在各条战线上艰苦奋斗,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他们是清华大学的光荣,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
这是江泽民总书记2001年4月29日在清华大学成立90周年上的一段讲话。这段文字,紧紧扣住“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历史,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杰出人物”这一观点,列举了闻一多、朱自清及为“两弹一星”作出杰出贡献的曾在清华大学学习工作过的十四位科学家为例,选材是准确可信的。原因:1、这些人都是“杰出人物”;2、他们“高风亮节”、“一身正气”、“隐姓埋名,顽强拼搏,以自己的智慧、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爱国主义之歌”,因而可歌可泣;3、这些任务贯穿清华的历史,所以清华大学整个的历史是光荣的。
我们来看下一则材料:
妇女果真无能吗?难道这些人看不到历史和现实的事实吗?在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女能人:南北朝时期的花木兰替父从军,驰骋疆场,为夺得战斗胜利立下汗马功劳;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