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十二种现象
    荣成市实验中学 语文组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与改革中,以高度的创新精神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听课调研中,我也发现一些的“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徒有形式,没有实效。以下几种现象值得引起关注与思考。

一、表面自主

这是某教师执教《放弃射门》导入时的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读完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生:福勒为什么要放弃射门?

生: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世界级球星福勒几次放弃射?

师:同学们在读书时都动了脑筋。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生:好!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疑问入手,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自由质疑,这是比传统课堂进步的地方。但问题是,教师没有指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类筛选,也没有提供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是按部就班地把学生引入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思维的空间与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显然受到了限制。这样的质疑,不过是展示“自主学习”的一张标签而已。如果教师总是让学生解决预先准备的问题,即使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解决问题时也会索然无味。实际上,学生的问题往往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果老师作适当调整梳理,让自己的设计意图融进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自主性会在师生对话中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再看教师在执教《早操》中的一个片断:

师:请从“苹果树”上摘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树)

生纷纷争抢“苹果”(共十个要识的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坐位上)

师:老师帮你们贴到黑板上。(学生够不着)

生:“做操”贴到哪儿好呢?

师:大家一起看一看,贴到哪儿好?

生:贴在下边好!

生:贴在题目旁边。

师:还是贴在中间好一些。(教师把字贴在了小露珠、小鸟、小蜜蜂板画中间,形成环形板书)

师: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

板贴的位置实质上是教师的板书设计,学生“抢摘”后,仅仅和同学们一起齐读了一遍,这种看似活跃的“自主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纯属无效劳动,因为参与活动的孩子不过是随意“抢摘”而已,匆匆忙忙之间又有多少思考与选择的时间?况且“抢摘”后的支配权还不是在教师手里?

学生自主原则的实质在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惟此,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才是有价值的。目前的语文课堂中,有两种现象比较突出:一是学生整堂课都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

“忙碌”,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很难看到学生静静地进行个体思考,“他主”迹象明显;二是有的课堂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