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张。有教案,约1750个字。
突破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端午节吗?端午这天,各地的习俗不完全相同。今天我们就随作家沈从文走进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土地——湘西茶峒,去感受一下那里端午节。(多媒体展示课题)
二、走近作者: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沈从文?
课件补:北大校长季羡林回忆沈从文先生时说:湘西那一片有点神秘而又美丽的土地,正是通过沈先生的笔而大白天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具体感受沈先生笔下的湘西端午。
二、研习课文
先让我们大声朗读课文,完成活动单活动一的内容。
活动一:初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湘西茶峒人这天有哪些民俗活动?
自由发言(赛龙舟,追鸭子;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
过渡: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呀,看来茶峒人十分重视、喜欢端午日,从文中哪写地方能看出来?找出具体词句品味赏析。
活动二:再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
活动方式:浏览课文,圈画关键词句,个人朗读体会——小组交流补充,演读感受——代表展示
(第一段“上午11点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一句“就”写得好,从这一句可知道,当地人平时吃饭不很早,那一天吃得那么早,是为了去看赛龙舟,由此可知赛龙舟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
“莫不”是“没有一个不”的意思,由此可看出端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师:沈从文先生浓墨重彩,不惜笔墨向我们描述了湘西茶峒人对“赛龙舟”的喜欢和重视,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那么,茶峒人最喜欢的“赛龙舟”到底有哪些吸引人之处呢?
活动三、品读文章,演绎赛龙舟的热闹场面
茶峒人最喜欢的“赛龙舟”到底有哪些吸引人之处呢?请选择一处朗读、赏析(助学提示:可抓住重点字词、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并适当展开联想)
活动方式:选出最吸引你的片断——个人圈画批注---小组交流补充——小组演练——小组展示
(助学提示:如何朗读?
示例:第1小组声音很响亮,但是我们认为他们未能读出热闹的感觉。我们小组想试一试。或:他们组未能突出这几个词,我们想试一试。)
(相机板书场面描写的方法)
助学提示:(抓住描写方法,结合关键词句)
场面:时间+地点+人物+具体活动(什么看仔细了写什么)
点面结合;正面侧面结合;虚实结合(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想到哪些场景?)
集体朗读体会。
(这些句子运用了一系列写动作的词,如:持、划、拿、挥动、指挥、敲打、调理,准确而生动的表现了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的特征和赛船时的热烈气氛。
第二段结尾“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一句,作者展开联想,描写出赛龙舟竞赛达到高潮时的情形,催人遐思鼓声冲天、士气高昂的种种景象。——如果当时你也在岸上看他们赛龙舟,或你就是龙舟上的一员,你会有什么联想,会有什么感受?
这种运用联想的写法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同学们正值想象力旺盛的时期,我们平时在写作时不妨多运用联想和想象,尽量把作文写得更精彩些。)
赛龙舟的场面很激烈,取得胜利很光荣,我们想一下,赛龙舟靠什么才能取得胜利?(团结,合作)
团结合作的精神是我们在很多方面取得胜利的保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应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师: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方法(正面——外貌、动作,侧面——呐喊声),从不同的角度(虚、实)向我们展示了“赛龙舟”场面的激烈、热闹,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曾有一首诗这样描述: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与此场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活动四:探究妙笔,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本堂课我们沈从文先生的笔下感受到了湘西的端午习俗,感受到了赛龙舟场面的热闹、激烈,并从沈从文先生那里借来一直妙笔,知道如何把场面写得生动,下面我们就学以致用,用学来的方法修改昨天布置的一个场面描写,然后小组交流,推荐代表展示。
活动方式:个人修改场面描写——小组交流推荐——代表展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