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860个字。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2.分析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意义。
  2.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和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2.分析小说中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步理解小说题目的意义,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分析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掌握评点法。
  教学难点
  分析细节描写:小弗郎士对挂在铁杆上的字帖和鸽子叫声所引起的联想。
  (一)导语设计
  从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导入,有的放矢。
  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文字———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美妙的语言之一;你们是否知道,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受才最强烈。让我们来看看小弗郎士的体会吧。今天我们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
  (二)题 解
  注意将语文学习和历史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并且搜集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说说,小说为什么取名为“最后一课”?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这篇小说写的是1870至1871年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故事。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于1870年7月19日向普鲁士宣战。战争爆发后,由于普鲁士军队已作了充分准备,因而法军连战连败。在色当战役中,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所以取名为“最后一课”。
  (三)研习课文
  按故事情节发展来分析人物,这样,既使学生加深了对小说故事情节的理解,又使他们能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高尔基说:“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人物形象逐渐完善。这篇小说的情节可以按照上学路上、最后一课、宣布下课这三个层次。现在,让我们一起按故事情节发展来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1.分析“上学路上”这部分
  同学们,我们用评点法来阅读课文,好不好?评点法,就是把文中重要的字词句划出来,用几个字或三言两语加以评论。我们围绕着以下两个问题来评点课文,看看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人。具体方法: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在空白处写上批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