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30字。
诗词鉴赏四法
(甘肃省康县一中 吕永海 邮编:746500)
【关键词】把握意象 品味语言 掌握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 评价思想内容
【内容提要】从“把握意象、品味语言、掌握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评价思想内容”等四个方面归纳总结古诗词鉴赏题的方法技巧。
诗词鉴赏是近几年语文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考试大纲》对诗词鉴赏提出的具体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古诗词鉴赏部分的考题具有“选材范围扩大、体裁多样、题材丰富、考点分布广、切入角度小、以主观表述题为主”等特点,分值在6——10分不等。针对这种变化,笔者尝试从四个方面,谈谈主观性古典诗词鉴赏题的角度和方法技巧问题,希望能给高三备考的同学们一点借鉴和启发。
1。把握“意象”。所谓“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作者所写的“景”、所咏的“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较常见的意象有“风、霜、雨、雪、日、月、山、水、花、柳、叶”等。这些带有不同情感色彩的意象,传递着诗人(词人)不同的情感体验,有的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暖色);有的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冷色)。复习时了解并掌握这些原型意象的意义,对理解作品的内涵有很大的帮助。如:以“寒林残月”传达“忧愁”;以“中秋圆月”表达“相思”;以“故乡明月”传达“思乡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羁旅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微的哀叹、满腔爱国情”等等。例如:王维的诗《使至塞上》中,有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风光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中“孤烟”“落日”两个意象就运用得非常奇妙:边疆沙漠,浩瀚无涯,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