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另有教案和素材。
《阿炳在1950》教学设计
沈阳市第八十六中学
孙恒
设计意图:本设计为《阿炳在1950》第二课时。为体现教材跨学科整和知识的“大语文”教学观,整课以《二泉映月》音乐为背景,创设情境。重点让学生静心聆听名曲《二泉映月》,抒写感受,结合课文进一步了解阿炳。在分析课文之后用诗的形式把二胡的意境及阿炳的际遇结合起来。意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并珍惜现在生活。
知识目标:深入了解阿炳的人生际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德育目标: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珍惜生活,抓住机遇。
教学重点:聆听名曲,抒写感受,探究阿炳际遇及人格。
教学难点:把二胡情与诗歌韵结合起来。
教学方法:赏曲悟情——读文品人——情韵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通过一篇电视解说词,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结识了一位在中国音乐史上罕见的,面向世界的民族、民间音乐家——阿炳。初步了解了他充满悲苦困顿、沧桑无奈、忍耐坚韧、奋进抗争的一生。
交流第一课时作业:用“阿炳多么——”句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阿炳人生际遇的了解。
二、赏曲悟情
20世纪90年代《二泉映月》被美国人民推举为“世界十大名曲”美国航天局把一颗火箭送进太空,给太空中可能存在的生物送去地球人类的问候致意。在代表人类文明的作品中,有一件音乐作品来自中国,就是民间艺术家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这首乐曲就象他悲惨一生的写照,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让著名指挥家感动落泪的《二泉映月》,看我们能从中听出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听边写,再交流)
三、读文品人
1、阿炳为什么能演奏出如此婉转柔美、动人心肠的乐曲?让我们再读课文,看看阿炳是一个怎样的人。
(引导学生深入到作品中,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音乐与生活是一体化的,音乐是阿炳生活的“发言”,音乐又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