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60个字。

  人琴俱亡
  刘义庆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过程与方法
  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本文身后的兄弟情谊
  重、难点与关键:
  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力求弄懂课文大意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这则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喻,如母子连心、骨肉相连、手足情深等等,亲情是割不断的,它是世间最宝贵最真挚的情感。虽然我们也曾听闻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还是见证了血肉相连的深厚感情,一如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人琴俱亡》。
  课题解读:
  人琴俱亡:俱,副词,表示范围,都。意思是指文中的王子敬死后,他的琴也不好使了。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是看到死者的遗物引起对死者的痛悼之情。
  二、作者、作品简介
  刘义庆,字季伯,南朝文学家,宋武帝刘裕的侄儿,世袭临川王。《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他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志人小说、笔记小说(笔记体:一种文体,又称“随笔”“笔录”“杂谈”“杂织”,其特点是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随笔记录,不拘体例。笔记体小说:是我国魏晋时期兴起的一种小说体裁,又称“随笔”“笔录”“杂织”等等,其特点是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随笔记录,不拘体例。如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等)。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的影响,书中故事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新亭对立、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顿,提高文言语感。)
  三,正音: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请一位请一位同学上台注音,其他同学在课本上注)
  猷(yóu)笃(dǔ)了(liǎo)舆(yú)
  奔(bēn)调(tiáo)掷(zhì)恸(tòng)
  四.整体感知文章:(默读课文并翻译)
  全班分AB两组,A组针对文章第一段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B组回答;B组针对第二段中出现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A组回答。教师补充指导。
  第一段: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赏词:俱:(副词)都、全。笃:du (病)重。而:表承接,连词,不译。
  左右:近旁的人,近侍何以:即“以何”,为什么。都:副词,总、竟。
  矣: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了”。语:动词,说话。
  了(liǎo):全,完全。索:要。舆:轿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