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3张,包含课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内容说尽。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
  恩平市华侨中学 关健明
  一、导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吗?
  生:《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掌声表扬)。作为一个外交官,面对其他强国对自己国家的险恶用心,晏子以自己的行动给了我们答案。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唐雎不辱使命》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出色的完成任命。他和晏子一样用自己敢拼的精神捍卫了国家的主权。
  二、新课:
  (一)、检查预习,引入新课
  师:让我们先来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请大家来看大屏幕。(多媒体显示)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了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徙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出了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师:了解背景之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朗读的停顿、节奏,并学生字。
  师:哪位同学把这些生字注一下音?
  唐雎    怫然     韩傀     免冠徒跣      
  缟素    庸夫     色挠     以头抢地           
  学生A:我来。
  师:我们来看他注的是否全对。(大屏幕示答案)全对!大家来点掌声!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恩平市华侨中学 关健明
  学习内容:  人教版九上第六单元第22课。
  教学设想:   
  《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以记言为主,言辞颇有深意,耐人寻味,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涉及历史知识较多,学生学起来较吃力,教师则必须讲解点拨到位。但作品故事性生动, 矛盾冲突尖锐,人物个性鲜明,富于戏剧性,学生乐于接受。因此教学过程设计安排上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时应遵循以下教学的基本思路:
  引入新课,检查预习-----反复朗读,质疑答疑,疏通文意-------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内容------合作探究,理解人物,把握特点-------结合实际,分析评价,启迪思想。
  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讲解文章主要内容。教师只需要对个别词句略加点拨,朗读时应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说话人的语气,甚至可以让学生表演秦王和唐雎的这段对话,以便加深理解。而在疏通文意这个环节上教师应采取了让学生自学为主的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相互启发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再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句的分析,了解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通过双向互动地学习,探讨唐雎不畏强权、为国赴难、据理力争的现实意义。让唐雎的这种大意凛然的精神成为自己精神的一部分。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词句,培养朗读,理解能力?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4、学习唐雎不畏强权, 为国赴难的牺牲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在疏通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演读分析人物形象。
  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战国策》和本文背景知识。
  2、自己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的读音。
  jǖ   fú       ɡuī           xiǎn
  唐 雎    怫 然    韩 傀       免 冠 徒 跣
  ɡǎo    yōng       náo        qiāng
  缟 素   庸 夫   色 挠    以 头 抢 地 
  3、认真诵读课文两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注意的朗读节奏,将读时遇到的疑难困惑写在练习本上,课上交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