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语言文字训练反映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个性,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锻炼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语言文字训练又主要是依托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落实来体现的,所以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的:<br>
1.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必要性。<br>
2. 语言文字训练的内涵和外延。<br>
3.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应遵循的原则。<br>
4. 语言文字训练应注意的问题。<br>
在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方面,我主要从三点来进行训练,最后逐步达到要求的。即: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2、扩大阅读量,逐步形成自主阅读;3、激励运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br>
<br>
一.语言文字训练的必要性<br>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是全国小学语文界人士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才得以提出和被加以确认的。语言文字训练反映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个性,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众所周知,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由评议文字构成的,正是通过这一个个语言文字符号,学生才从中学得了知识,获取了信息,增长了能力。而从语文教学角度讲,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其主要任务就是读课文中的语言,说课文中的语言,记课文中的语言,用课文中的语言,通过理解、记忆和运用,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最终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显然,这种以语言为对象并最终发展语言的教学,是不同于以数量和空间为对象的数学教学,以节奏和旋律为对象的音乐教学,以及以色彩和线条为对象的音乐教学的了,这便构成了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特征。了解了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特征于我们的教学也是大有好处的,它可以使我们掌握语文学科的特殊规律,抓住它的本质,有的放矢地确定教学目标和开展训练,从而少走弯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br>
二.语言文字训练的内涵和外延<br>
准确地把握语言文字训练的内涵和外延,对于科学地实施这一训练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对于除弊兴利、辨伪施真也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就“语言文字”概念的构成也即是训练目标而言,它应包括字、词、句、篇;就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即训练内容而言,它应当包括听、说、读、写等。“听”“读”是一种“输入”行为。是人的耳朵和嘴作用于语言文字所反映的信息,通过各自的途径信息存在人的大脑之中,达成主体的语言“内化”;“说”“写”是一种逆向的“输出”行为,是人的嘴和手作用于语言文字的凭借和途径,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将内化的语言发表出去,达到扩展信息的目的。正是它们的综合地、协调地发展,才构成了人的综合语文能力。<br>
三.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br>
1. 目标性原则<br>
目标,是人们想要达到的境地或寻求的对象和标准。具体到教学活动中,则是该次教学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所应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在讲授每一节课或每一部分内容前,都应清晰、有力地提出这一次学习的任务、目的和要求。教学<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