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310个字。

  九年级语文 半期教学反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18分)
  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根据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jū)生活感到非常痛苦。……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zhàn)桥上去散步。
  B.当鱼塘寒浅留滞(zhì)着游鱼,小溪渐渐喑(àn)哑歌不成调子。
  C.然而圆规很不平,现出鄙夷(yí)的神色,仿佛嗤(chī)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D.金黄色的麦穗(suì )中站着许多青年男女,他们一会儿望望火红的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上帝久久地伫(zhù)立凝视着。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B.于是,从这深遂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这是锐智的微笑。这微笑,我再说一遍,就是伏尔泰。
  C.万倾芦苇,且又是在夏季清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
  D.林子里静悄悄的,两只小密蜂在附近嗡嗡地飞。他咽了一口唾末,把讲义举在面前,终于大声地从头念了起来。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说,把成都建设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就是要建设“大农村”,就是要“在天府广场种菜、农田里面建城”,这是断章取义的误解。
  B.自从他爸爸去世后,他家便失去了经济来源,家境可谓一落千丈。
  C.听了大家的批评,他非但不虚心接受,反而恼羞成怒,拂袖而去,令大家非常失望。
  D.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为帮助灾区重建家园,爱心希望小学向全校发出了捐款倡议,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爱心希望小学决定重蹈覆辙。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
  B.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放置。
  C.长跪而谢之                          谢:感谢
  D.以头抢地尔抢:撞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安陵君其许寡人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其真无马邪   休祲降于天
  C.聂政之刺韩傀也   D.今吾以十倍之地
  孔子云:何陋之有 徒以有先生也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陵君委婉拒绝秦王的“易地”要求,是看出了秦王的野心,而后他派唐雎出使秦国,意在同秦修好。
  B.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
  C.作者把唐雎和秦王的形象塑造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特点。
  D.在强国与弱国的外交争斗中,士人大义凛然,敢于斗争,对争斗的结局有着绝对的把握,无一例外地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三、(10分)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分)
  译文: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2分)
  译文:

  8.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六句填写)(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2)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4)簌簌衣巾落枣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5)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6)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破阵子》)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