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幽默 激活课堂
ljbxx1976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是一项生动活泼、激发心灵火花、培养学生灵智的工程。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融入幽默,创设和谐的情境,不仅有利于教育心理环境的营造,激发学习欲望,而且可以增强知识的形象性、生动性,有助于学生记忆。就教师而言,诙谐幽默的教学可以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助上一臂之力。
善于创设情境,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幽默,前提在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大信息量的时代中,只有不断地充实、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完善教师的人格魅力,并将之内化为于教学行为,教学机智才会源源不绝,随机应变才会收到令人动心的效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应注重对教材的定位,备课时细心挖掘教学中的有关因素。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的过程,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可精雕细琢,只要认真钻研教材,每一个环节中都不乏优化课堂气氛的幽默因素。
比如,教学导入中幽默因素的挖掘。教育心理学认为,当新知识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并构成学生认知对象时,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一堂课在学生心目中有无吸引力,能否与他们的已有经验挂钩,并紧扣教学要求,课堂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师在上课伊始,如能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幽默诙谐方法导入新课,就能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新知识时容易产生的陌生、畏难等心理障碍,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而且更能奠定整堂课的气氛基调,也有利于树立教师的可亲度和威信力。
在教学导入中,常有以下几种幽默处理方法:
一、直观情趣的设置。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各种电化教学进入了课堂,使教学内容的显示更加生动具体,但除此之外,还可多方面地设置直观情趣教学。至今还记得高中时的一堂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正当上课铃响,同学们静坐等待语文老师进入课堂时,语文老师身穿黑色长大衣,竖着衣领,头戴黑帽,耳朵上套着耳套,鼻梁上架着墨镜,右手提黑雨伞,左胳膊下夹着一个讲义夹,慢慢走进了教室,口中念念有词:“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全班哄堂大 笑,热烈鼓掌。老师正是抓住了“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外形特征,活生生地再现于学生面前,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接下来的课堂气氛就不难想象了。
二、解析文章标题中的趣味性。
文章标题中的趣味性,可以指字体的书写,也可以是朗读上的处理,或标题理解等,抓住这些,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也是教师幽默机智的体现。如《五人墓碑记》的课题朗读停顿,是“五人墓/碑记”呢,还是“五人/墓碑记”?对比性的选择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古”字的理解,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限定字数找,有“古时、古地、古人”义,理清三者关系,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这犹如探宝游戏,学生很乐意就投入其中。
三、联系相关知识,挖掘情趣因素。
语文学习中,很多知识具有相关性,如学习《守财奴》时,教师的设问:“有谁能说出世界文学宝库中最著名的四大吝啬鬼是谁?”就可以把已学的《威尼斯商人》,课外的相关作品以及本文要学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学生兴味盎然,急于了解著名的“葛朗台”是怎样的形象,此时教师顺着导入的思路,发动学生圈点批划定能“一呼百应”。
当然,导入中设置和谐情境的形式是不一而足的,与课文背景、人物、事件、主题、题材等相关的趣味性因素均可列入导入设计范畴,只要有趣有益,就可收到同样的功效。
其次,教学行进中的情趣和谐也同样重要。有的情境设置,在备课时就能设计到,如:
1.善用比喻。
比喻能加强表达效果,使被比喻的对象显得生动形象。针对学生写作只注重名言佳句的引用和词语的华丽,而忽略文章整体和谐美的倾向,教师在点评时不妨用比喻幽默一下:“关于人的眼睛,中国传统的审美观是杏仁眼、丹凤眼均为美女的特征,但若有人左眼是丹凤眼、右眼是杏仁眼,这会不会是一个美女呢?”在笑声中,学生对于写作技巧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这样的批评也就易于接受。
2.故设错误。
这也是情趣教学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故意在教学时将一些学生易于辨析的东西错位,然后反戈一击,同样有益于产生幽默的效果。如赏析《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这一句,学生对偏义复词“作息”的理解容易犯错,于是教师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故意译成“兰芝从早到晚辛勤地工作和休息”,不少学生就笑开了。教师马上请学生讲述正确译句,马虎的学生也在笑声中得到提醒,此后同类错误的出现几率明显减少。这就达到了调动气氛,加深印象的目的。
3.口诀顺口溜的采用。
口诀顺口溜有易记的特点,符合学生猎奇心理,运用得当,对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文言实词教学中,“卒”的四个常用义项就可组成一句“小兵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