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题,约5500字。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010年11月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10题,共30分;第Ⅱ卷11—21题,共120分。请把答案写于答题卡上交,试题不用上交。
  第Ⅰ卷 选择题
  注意: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每小题3分,共21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樊笼(fán)      机杼(zhù)       子矜(jīn)     纤细(qiān)
  B. 租赁(lìn)        喋血(dié)     蓦然(mù)     黯然(àn)
  C. 荫庇(yìn)       守拙(zhuō)   否泰(pǐ)      公姥(mǔ)
  D. 惩创(chuàng)    浸渍(zé)     攒射(cuán)  菲薄(fěi)
  2.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
  A. 萧索      驯鸽      洗涤      夙兴夜寐
  B. 辗转      杀戳      颓废      越陌度阡
  C. 厮叫      混沌      倒溯      风餐露宿
  D. 偌大      憨厚      自诩      陨身不恤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毋庸置疑,《长歌行》中的这一经典名言对当今
  学子来说,还有着非常深刻的启迪意义。
  B. 自古以来,解释《诗经》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最有影响的是朱熹的《诗经传》。
  C. 一个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克服
  举棋不定的保守思想。
  D. 在焦母的心目中,儿媳妇应是按传统礼教的模式铸造出来的:千人一面,没有
  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价值。刘兰芝正是因为不符合这一模式而被休回娘家的。
  4.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也是屈原政治
  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抒发自己忧国爱民主题的浪漫主义杰作。
  B. 男主人公“氓”在求婚时,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
  女主人公容颜的衰退,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昔的恩爱,无情地抛
  弃了妻子。
  C. 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通过临
  场的无数次竞技才能练就出来。
  D.《中国民俗通志》吸收了自20世纪以来尤其是近20年左右的我国民俗学界的
  研究成果,全面记录了中国民俗文化传承流布的状况。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诗经》是一条母亲河,            。只有回到大河,我们才快乐无比。因为一条鱼的生命灵魂里只能有一条大河,其他的地方都是暂时的栖身繁衍之地。
  ① 经风雨,历磨难,成为中华民族生命皈依的文化、情感、审美的大河
  ② 这是我们生存于天空的劣势,却是生存于大河的优势
  ③ 我们是这条河里的鱼,因为宿命的连接,我们无法超越水源而存活
  ④ 但是,他们忘了,我们永远不能长出翅膀
  ⑤ 不少鱼认为,自己已经成了一只鹰,天空是自己的家和归宿
  ⑥ 源于两千年前的中国先民的心灵中
  A. ⑥①②④⑤③          B. ③④⑤⑥①②
  C. ⑥①③⑤④②        D. ③⑤④②⑥①
  6. 对下列句中“相”字的用法的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①相见常日稀   ②及时相遣归    ③儿已薄禄相   ④还必相迎取
  ⑤久久莫相忘   ⑥好自相扶将     ⑦誓天不相负   ⑧枝枝相覆盖
  A. ①⑤②④⑥⑦③⑧          B. ①⑧②④⑤⑥⑦③
  C. ①⑧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⑥②④⑤⑦⑧③
  7. 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叶叶相交通可怜体无比
  B. 处分适兄意共事二三年
  C. 人生几何复得返自然
  D. 府吏见丁宁脉脉不得语
  二、(每小题3分,9分)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部。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招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佑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