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五人墓碑记
教学目标:
⒈运用对比方式议论
⒉了解本文阐述的生死价值观,认识生死大义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⒈介绍作者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人。崇祯进士,授庶吉士,诗文兼长。与同里张采齐名,时称“娄东二张”,张溥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书都要亲自抄写,抄好朗读之后烧掉。再抄,一直要抄六七遍。因此,他的书斋起名为“七录斋”。张溥生活的明朝末年,正是东林党人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斗争激烈的时代,张溥同情东林党人,富于正义感。天启时与陈贞慧等初创“应社”。于崇祯二年(1629),他继承东林党反对黑暗政治的优良传统,结交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联合起来组成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他们激烈批评时政,与阉党的残余势力进行斗争,得到各界的广泛支持,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文学上,他主张“兴复古学”,强调“居今之世”,要“为今之言”“务为有用”。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质朴。《五人墓碑记》是其中的代表作。文章收集在《七录斋集》中。

⒉介绍写作背景
周顺昌被捕时,群众万余人尾随,一向好打抱不平的商人子弟颜佩韦高举着香火,沿途呼喊:“有愿替周吏部说话的跟我来!”市民马杰也一路敲着梆子号召群众,当阉党的爪牙缇骑威胁群众时,马杰破口大骂魏忠贤,杨念和沈阳也上前仗义陈词,缇骑恼羞成怒,拔出佩剑,扬言要割掉马杰的舌头,聚集的市民鼓噪起来,缇骑更加凶横,举剑击打沈、杨。这时,周顺昌的轿夫周文元也怒不可遏,同缇骑扭打起来,额部受伤。市民见此,一起鼓噪围攻。吓得缇骑们东逃西窜,有的爬上树,有的躲到厕所里,有的逃上屋顶。其中两个缇骑当场毙命。
颜等五人过去互不相识,除周文元外,其他四人同周顺昌也没有任何交往。他们完全是激于义愤自发参加斗争的。五人被捕后,对他们自己的所作所为毫不隐讳,理直气壮。七月中,苏州城内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人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
事后,为抗议杀害五人,苏州市民曾倡议拒用天启钱达十个月之久。群众斗争的威力,使得气焰嚣张的魏忠贤也“逡巡畏义”。从此,“不敢复有株治”。后来,熹宗死,魏忠贤畏罪自杀。苏州人民倡议公葬五烈士。一夜之间,魏忠贤的生祠被夷为平地,在他的废祠上修建了五烈士墓。
明朝中期以后,皇帝经常不上朝,大权由宦官掌握。明神宗以后,一些正直的士大夫反对奸臣和宦官把持朝政。他们以原吏部官员顾宪成为首,修复无锡东林书院(原白鹿洞书院),聚众讲学,议论朝政,形成“东林党”,并把顾宪成的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