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80个字。

  教学设计
  课题 蜡烛
  教
  学
  目
  标 知识和能力 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自主阅读、把握文意、理解形象、体会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
  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
  的感情。
  重点 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难点 本通讯感人的艺术效果
  1.导入:往事如烟,岁月如流,一切有形的东西已被时间磨蚀得锈迹斑斑,唯有情感,高尚圣洁的情感却长存天宇。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一位南斯拉夫母亲把一生中唯一最珍爱的东西——结婚蜡烛,献给了一个苏联青年。这一幕将永远留存在热爱和平的人们的记忆里。今天我们学习西蒙诺夫的战地通讯《蜡烛》。
  2.关于作者: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曾任《文学报》主编、杂志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表达前苏联人民对即将来临的战争的必胜信心,歌颂经受了战争考验的苏联人民的精神力量。长篇小说《日日夜夜》,描写苏联红军在保卫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英勇事迹。战争后期,随军经过东欧各国,直至柏林,写有特写和短篇故事集。《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
  1949年10月访问中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9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1974年度列宁奖金。
  3.自读并复述课文。
  1944年9月19日,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保卫战中,与德国鬼子展开了激烈的征战,在红军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时,一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不忍红军烈士暴尸战场,冒着德国人的炮火安葬红军战士。她用双手舀干弹坑里的积水,把烈士的遗体拖进弹坑,摆正一体,并问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双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坟堆,埋葬了烈士。为悼念烈士,她拿出了珍藏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坟头上,并彻底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
  4.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文中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展开想象,推想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老玛利育乞西看着那战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可是附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都没有……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唯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她想告诉人们什么?“她想了半天”,心里是怎么想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