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70个字。
10—11学年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
班级:姓名:座位号:评分:
一、基础(28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浅草才能没马蹄。
(2)商女不知亡国恨,。
(3)子曰:“默而识之,,,何有雨我哉?”
(4)无可奈何花落去,,。
(5)《观沧海》中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的壮丽景象的诗句是:“,
。,。
2、下列诗篇与作者、朝代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观沧海》——曹操——西汉B、《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
C、《钱唐湖春行》——白居易——唐代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至5题。
风儿从水上走过,留下了lín lín ()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了缕缕温暖;
;shào gē( )从天空飞过,留下了声声欢韵……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留下了什么呢?
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字词。(2分)
(1)lín lín ()(2)shào gē( )
4、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与前后句子构成内容连贯、结构整齐、章节和谐的排比句。(2分)
5、任意选用“风儿”、“阳光”、“温暖”、“舞台”中的两个词语,并至少运用一个修辞手法,造一个不少于30字的句子。(3分)
按要求完成6至8题。
《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请欣赏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其后的两道题。
其一:父母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其二:慈母手中那根为游子缝补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6、上述两句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分别是和。(2分)
7、请你也参加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并指出你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献上母亲的一句话是:
(2分)
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作用是
(3分)
二、阅读(共4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至21题。
(一)文言文阅读(8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8、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1)说:(2)省:
(3)愠:(4)知: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曾子的话阐明了怎样的做人道理?(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