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00字。

  《故都的秋》教案
  武陟一中    孙若琳
  教学目标:
  1、赏秋景、析秋情、品秋味
  2、品鉴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材分析:
  本文是写景状物散文单元的必讲篇目,也是一篇历久弥新、传吟久远的散文名作。本文通过对北平秋景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秋的自然景色,风物人情,抒发了对北平秋的向往、眷恋之情,并流露出一种忧郁、孤独的心绪,以致对故都清秋的“品味”夹杂着一些苦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天有其蓬勃,夏天有其妖娆,冬天有其庄重,秋天却有其独有的深沉。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秋挥毫泼墨,为秋放纵笔端,酝酿吟秋之佳句,流淌颂秋之美文。
  从“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凄苦悲愤到“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无可奈何,从“无边落寞萧萧下”的萧瑟凄凉到“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绚丽斑斓,从“晓来谁染霜林醉”的哀怨低沉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辽阔壮美,文人雅士歌秋,颂秋,悲秋,怨秋,秋在他们的笔下变得摇曳多情,姿态万千:
  雁叫长空,残荷听雨,秋有声
  红叶黄花,碧水蓝天,秋有色
  落叶纷飞,芦花飘荡,秋有形
  那么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天该是什么样一种情调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郁达夫,走进他的《古都的秋》,去欣赏北国秋的姿态,去品味古都秋的秋味。
  二、展示本课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三、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用三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文章,标示出段落标记。
  四、问题探究:
  (1) 古人写秋、绘秋、描秋,所处的角度各不相同,有人赏其形,有人观其色,有人听其声,那么郁达夫不远千里,颠沛流离来到北平饱尝什么?
  点拨:秋味
  (2) 郁达夫笔下独有的秋味,飘荡在何处,流落到那里,又体现在那些北平的景物中?请大家快速浏览文段,找出相关的景物
  点拨:秋院(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日光、牵牛花)、秋槐、秋蝉、秋雨、秋果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及时评价并加以总结
  (3) 学生齐读第三段,感受秋院中独有的秋味,让学生以小组为形式交流一下阅读文段后的感受?(你能从文段中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点拨:师生共同完成此段落赏析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体现出作者那种悠闲
  “泡一碗浓茶”特别是“浓”字更能传达出一种苦涩的味道
  “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衬托出环境的寂静、幽静以及作者内心的平静
  “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体现出作者的清闲和淡淡的落寞情怀
  “静对着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让人感受着一种安静和恬淡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做陪衬。”牵牛花的冷色调传递出一种心情的低落和凉意,几根秋草也在暗示着一种情绪的悲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