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32张。制作精美,可操作性强,教案与学案一应俱全,是备课老师的首选。含配套教学案,约3990字。

  议论文并列式段落训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名家名篇段落品析感悟,了解并归纳并列式段段落的构成方法。
  2、让学生从并列式段段落的构段规律探索出并列式议论文的谋篇布局规律。
  3、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够当场写符合要求的文段。
  【教学设想】段落是具体而微的文章,从段落入手,写好论证段落是写好议论文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名家名篇段落的品析感悟,学生逐渐了解段的构成方法,进而理解谋篇与构段有一致性的道理。
  【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段落是具体而微的文章,我们如果能把握段落的结构,那么,文章的结构就不难把握。
  二、出示《六国论》第三段,总结论据并列式构段方法。
  1、投影展示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第三段)
  2、引导学生分析:为了论述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作者举出齐、燕、赵三国灭亡的原因。指出齐国虽然不曾贿赂秦国,但“与嬴而不助五国”,五国灭亡了,齐国也不能独自保全。燕赵之君“义不赂秦”,敢于用兵抗秦,但终于“战败而亡”,原因不仅在燕、赵本身的错误,即燕“以荆卿为计”,赵“牧以谗诛”“用武而不终”,还在于“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孤立无援,其灭亡是“诚不得已”。最后提出假设,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如果韩、魏、楚不赂秦,齐国不依附于秦,燕、赵有正确决策,也有不灭亡的可能。
  论据1
  3、总结此段的结构:观点+(并列)论据2   +分析论证
  论据3
  论据1、2、3是并列关系
  4、学生练习(任选一题)
  仿照以上段落的构成方式,补写以下段落。
  ①人生的道路,不可能直直的通向尽头。当遇到阻碍、迷路和困苦时,请学会转个弯。鲁迅弃医从文的明智之举唤醒了“铁屋子里的人”,让“鲁迅”的名字响彻中国,使自己的人生矗立起了一座丰碑,一个中国近代史上永恒的坐标。司马迁面对卑鄙至极的刑罚,并未图匹夫之志,转而取了世俗所不容的奇耻--接受宫刑。最终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怀着文学梦的张文举,面对一封封的退稿信和编辑的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