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840字。

  《囚绿记》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抒情线索。
  2、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及写作手法。
  3、树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和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
  2、 对于写作手法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老师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季)夏天的主色调是什么?(绿色) 对 是绿色 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对于绿色,我们“求”之不得,可有人却偏偏要“囚”住它。要想理清其中缘由,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 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在艺术上,那乡野泥土的气息,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严谨的构思,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文笔缜密、漂亮、醇厚,感情深沉、诚挚、朴实。
  三、 课文讲析
  1、解题
  “囚绿”就是作者囚禁窗外的常春藤,作者通过破碎的窗口把窗外的常春藤柔条牵进作者居室。因为常春藤是绿色的,故简称“囚绿”
  2、下面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要囚绿?作者对“那抹绿”有怎样的态度变化?
  同时注意一下几个字音:
  急不暇(xiá)择    移徙(xǐ)      揠(yà)苗助长
  淅沥(xī lì)     涸辙(hé zhé)    猗(yī)郁
  3、 全文有14段,我们仔细的分析一下
  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段解: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1937年夏天)。单独成段,说明这事情让作者难忘。
  2)段解:作者介绍所住公寓的大小、地面、墙壁、天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