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8
分类:
语文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40 KB
评级:
时间:
2010/12/2 15:30:35
下载:
本月:1 总计:77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4040字。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已经学习了《故乡》这篇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学生从中获得了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同时,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有了初步的认识。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把握人物形象,加深对描写手法的认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为学习下一篇反映认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打下基础。
二、设计思想
《孤独之旅》讲述的是少年杜小康辍学后随父亲一起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子,经历了从开始的恐惧、孤独到暴风雨之夜找鸭子变得勇敢坚强起来的故事。学习这篇小说,重点是使学生从陌生空旷的自然环境和恐惧孤独的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中理解“孤独”的涵义,教给学生一种勇敢,豁达的人生态度。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强调对课文的自主探究,学生就不能只是被动的倾听教师的讲解,被动的回答教师的提问。所以我想通过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有兴趣去自主探究,感同身受地去理解杜小康的孤独之旅的涵义。本课的阅读教学,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曲折的情节,领会作品的丰富内涵。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三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把握故事情节;
2、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理解文章主旨。
B、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体验成长的感受;
2、理解细节描写对人物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
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六、教法选择
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教学方法,整堂课以“在情节与现实写照中得到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情节领悟、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快速阅读、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主旨,与文章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七、学法指导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必须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
八、教学准备
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熟悉小说情节;制作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呢?人生旅途,并非一帆风顺,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楚与泪水,其实生命也就是在这样的锻造中成熟丰满的。如果说这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的话:那么“孤独”也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题目。其实,孤独固然是一根针,常常刺痛我们脆弱的心;但孤独也是一朵花,可以让我们成长而成熟,生命变得更加灿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所经历的一段孤独生活。
(二)整体感知。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孤独之旅》ppt97 人教版
《孤独之旅》ppt96 人教版
《孤独之旅》ppt95 人教版
《孤独之旅》ppt94 人教版
《孤独之旅》ppt93 人教版
《孤独之旅》ppt92 人教版
《孤独之旅》教案11 人教版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5 人教版
《孤独之旅》ppt91 人教版
《孤独之旅》学案1 人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