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00字。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教案——以《灯火》为例
钢都中学 舒秀梅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设题规律和解题基本方法。
2 能读懂文学作品,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主旨,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以2010年高考全国卷乙《灯火》为例,学生自主做题,合作讨论,师生共同辨析答案,探究大阅读解题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掌握阅读的一般规律,增强大阅读答题信心,提升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1通过把握作品的关键环节——内容、主旨、艺术特色,真正读懂文章。
2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做到答题准确、规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文学作品阅读历来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也是高考备考的一块硬骨头。考生做阅读时,往往是匆匆忙忙看一遍文章,就急急慌慌做题目,光凭感觉,毫无把握,因而失分严重。本课立足于读懂文章,提升解题能力。反复读文,把握文章的三个基本环节:内容、主旨、艺术特色。再结合题目,明确考点,找准答题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掌握读文的一般规律以不变应万变。如何准确、规范地答题?也难倒了不少考生。本课也力求通过比较、辨析让学生能够寻求到一些答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盲人摸象的启示
二、明确文学作品阅读一般要求:
读文是基础,是解题的关键;解答问题要准确审题,规范答题。
三、以2010年全国卷乙《灯火》为例,进行合作探究。
(一)解读文本
初读文章,主要把握三点 :内容(写什么)、主旨(为什么写)、艺术特色(怎样写)。
学生发言讨论,把握本文内容、主旨、艺术特色。
明确:
内容:开篇点题,由灯火触发作者对儿时美好生活的回忆,引起下文。第二部分:宕开一笔,对煤油灯的名称来历及外形等进行了详细地描写与介绍。第三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回忆了儿时四个温馨美好的生活片段。第四部分:写各式各样的电灯,但没有了过去灯火下生活的温馨。第五部分:写与祖母欣赏万家灯火的幻想。收束全文,呼应开头。
主旨:本文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灯火”触发了作者对儿时温馨美好生活的回忆。文章通过对灯火下几个生活片段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儿时温馨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怀念,及对祖母的深切怀念;也表达了社会进步了,而一些美好的东西却消失了的深刻主题。
艺术手法:借物抒情,细节描写
(二)解答问题
明确解题方略: 审题干 —— 析考点 —— 明思路 —— 定区间—— 做答案,结合题目,解题作答。
1 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①考点: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②解题思路:这类题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