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题,约10710字。

  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0-2011学年第一期高三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形骸 / 干涸      僭越 / 熏陶渐染      信笺 / 间不容发
  B.毡帽 / 粘贴      绯红 / 蜚声文坛      谂知 ∕ 海市蜃楼
  C.打烊 / 佯攻      毋宁 / 好高骛远      接种 / 摩肩接踵
  D.怫然 / 弗如      粗糙 ∕ 名噪一时      篆书 / 如椽巨笔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季老仙去,文豪殒落。友或博文悼念,或跟帖缅怀。鉴于季老在国学上的造诣和地位,他这一走,能称之为“国学大师”的寥寥无几。
  B.对于一代骁雄曹操身葬何地, 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舆论认为,安阳高调宣布发现曹操墓和邯郸、亳州强烈质疑的背后,都代表了当地的利益诉求。
  C.物价“被下降”,家里“被用水” ……小小介词“被”,伴随着一个个看似荒 谬绝伦的搭配,不经意间蹿红媒体。质疑 、委屈、愤怒、调侃,借助“被××”句式畅快淋漓地倾泻而出。
  D.如今的城管与小贩的关系,越来越像是“猫和老鼠”的关系,日益水火不融。我们不禁要问,城管与小贩何时不再剑拔弩张?
  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能被括号中的成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对于自己的缺点错误,如果我们总想把它掩盖起来,装作看不见,那无异于讳疾忌医(文过饰非)。
  B.不过百多人吃着大锅饭的剧人团体,在目前米珠薪桂(金块珠砾)的时节,演不成戏,便没有收入,的确也是一个伟大的威胁。
  C.文章的作者以犀利的语言和充足的论据,揭露了那些无耻文人的丑恶嘴脸,把他们的反动观点批驳得体无完肤(遍体鳞伤)。
  D.有人这样指点说,一个还没有成气候的小商人,不要总想着鹤立鸡群(超群绝伦),先要会怎样去做乌合之众才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下很多人的关注点似乎都在物质层面的丰裕上,即使是对艺术的追求也是为了实现功利的目的——很多家长让孩子艺术就是为了高考加分。
  B. 富士康“十连跳”事件警示我们:一个企业如果只是以获取利润为发展目标,而忽视员工企业 文化的需求,员工就会产生落寞、抑郁的情绪,容易走向极端。
  C.近日来,湖南中南大附属湘雅二医院芦笋片价格虚高事件被央视等媒体曝光后,大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D.一个正常的“菜篮子”市场,应当是保障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市场,也应当是摒除畸形的价格和以操纵获取暴利的市场。
  5.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给“微博”下定义。(3分)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发布、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博客适合发布长信息,微博一般有较为严格的字数限制,比如美国的twitter限制为140字符以内;博客内容的传播主要靠民主动访问,属于典型的一对多传播,微博作者发的每条信息却能即时送到用户的首页,而无需对方主动访问。与QQ相比,QQ的信息只能个人查看,而微博上的信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QQ信息知识发给某个人或个人群组,而微博上的信息是发送到整个平台的。
  微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先指出表格中不能充当相关修辞手法例句的一项,然后改写成正确的句子,要求能体现原例句本意(4分)
  修辞手法 例句
  夸张 A.他紧张极了,大气都不敢出,心脏激烈地跳动着,仿佛就要蹦出嗓子眼了。[]
  比喻 B.这篇文章写得很差,就像小生作文一样。[:**.]
  反复 C.要冷静,要冷静,我在心里不断地提醒自己。
  比拟 D.中国足球,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才能有出息啊?
  例句不当的一项是:          
  改写后正确的句子:                                                 
  7.周末逛街买东西砍价很正常,但近日南京某校园出现了有组织的专业“砍价团”,他们通过帮人砍价来赚取“砍价顾问费”。“砍价团”现在有7名成员,砍价业务主要包括数码产品、服装、饰品等。组员利用对各自所专业领域产品的了解来帮助买家砍价,每次收取1%至5%的“砍价顾问费”。有人觉得这些生不务正业,也有人觉得这是大生以致用,接触社会的方式。请你就此发表看法。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不少于60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随着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的理念也逐渐趋于成熟。其成熟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和”与“同”两个范畴的对举;二是“和实生物”与“和而不同”这两个重要命题的提出。
  “和”与“同”两个概念的对举,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据《国语•郑语》,郑桓公问史伯:“周其弊乎?”史伯回答说:“恐怕要必然走向衰败”。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周的统治者“去和而取同”,即没有处理好“和”与“同”的关系,一味地追求“同”而抛弃“和”。在史伯看来,“和”与“同”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