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90字。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王继标
  【设计思想】
  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写的一篇小品文,仅84字,言短而意蕴丰富。初二的学生学习它并没有字面上的困难,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本设计拟从课文的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通过辨析关键词句来品味人物的情感、智慧以及人生哲学,引导学生认识苏轼处逆境而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引入相关的资料,达成短文长教、浅文深教、简文丰教的效果。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汇,培养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2、  反复朗读,把握作者起伏的情感。  
  3、  品味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提高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  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领悟作者豁达的心境和洒脱达观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文言语感,把握作者起伏的情绪变化。  
  【教学难点】  
  领悟“闲人”的内蕴。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新课:   
  古往今来,月亮始终受到文人的青睐。一缕月光勾起了文人对亲人的思念,一轮月光更能引起文人的诗情与吟咏之情。平凡的月光牵动着文人的情肠。每每提起月,我们总会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能背诵的同学和我一起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啊!这洒满人间的银灰色的月光,勾起了人们多少期盼!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苏轼的颂月佳作——《记承天寺夜游》。  
  二、读课文。
  1、指导朗读  
  ①、老师配乐朗读课文,同学们注意朗读的字音、节奏。  
  ②、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③、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其他同学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
  重点指导学生准确把握以下语句的停顿: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④、全班齐读课文。 
  2、结合注释,译读课文。  
  ①、学生自主译读课文。  
  ②、学生针对译读质疑问难,其他学生帮助解决,老师适当加以点拨。  
  ③、积累文言词汇。  
  结合旧知学习新知:  
  遂      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孙权劝学》: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盖      盖(   )竹柏影也
  《幼时记趣》:盖一癞蛤蟆。
  《狼》: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但      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孙权劝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口技》: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积累三个新的词语:  
  欣然:高兴的。
  欣然起行。
  欣欣然张开了眼。(《春》)
  念:考虑,想到。  
  相与:一起。  
  ④、反复朗读,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  
  ⑤、学生朗读自认为情感把握得最好的语句,把握作者当时情绪的变化过程。  
  ⑥、师生合作读。  
  男生读前面的叙事部分,女生读写景部分,老师读结尾的议论语句。  
  ⑦、诵读课文。
  (设计意图:文章短小且文字浅显,宜于初二学生进行断句训练。学生在断句过程中,理解了文意,掌握了朗读节奏,强化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一举多得。疏通文意,为下面的品读张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