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00字。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一双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加强阅读理解能力,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一、导入语
上节课,我们从阅读理解的角度,了解并掌握了《一双手》的相关内容,通过这双手,我们读出了一双手背后的故事,认识到这双手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的高尚品质。
二、复习巩固(加强阅读理解能力)
(回顾、思考后提问)
立意: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热爱、敬仰、赞美
(普通而不普通的人,创造了不平凡的事迹:生动、感人。)
1.选材:典型
一双手,抓住最具特征的某一特征。
2.构思:精巧
开头:明写各种各样的手,暗写一双手,从而烘云托月般地突出了下文的一双手。
主体:多角度具体、细致地描写一双手的“奇”。
(由整体到部分;由外形到内质;由所见到所闻、所想→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结尾:展开想像,赞颂。
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这种结尾非常妙:充分调动了读者想像的空间。那么你们看着这双手,又看到了什么呢?
(放飞思想,展开想像。)
3.语言:朴实
4.表达方式:描写、记叙、说明;另比喻、对比、列数字等方法的运用,既表现了手的特征,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渡语:文章之所以生动、感人,是离不开作者细心的观察、成功的写作。一篇美文佳作,如同一幢造型迥异的房屋:(举例----二者关系)。
结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从常见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其美,需要我们细心的观察、领悟。
(赏析写作材料)
三、表述体验(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孩子跌倒了,母亲递出的一双手,让孩子感受到了爱心;有人遇到困难了,路人递出的一双手,让人们感受到了温暖;我们遇到疑惑了,朋友递出的一双手,让我们感到了友情的珍贵……那一双双手中,该是凝聚了多少的爱心、热心和诚心。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
手是劳动的工具,是创造的凭借,手是人类最神奇的一个器官。
除了一般正常的手,也还有特殊的“手”。
以“手”为话题表述体验。
要求:1.形式:自愿、点名;2.过程:讲述、评论。
提示:1.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表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