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70字。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汕头市六都中学 陈楚雄
【教学目的】
1.积累:常见实词、虚词及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
3.探讨:作者写作的原因。
【教学重点】
1.理解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
2、作者写作的原因。
【教学设想】
本文是拓展阅读篇目,所以安排教学时数为一课时,在学生导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品味传记文章的风味;积累常见实词、虚词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切身经历(重点放在被贬黄州期间),探讨作者写作的原因。最后扣紧高考考点,辅以相关练习题,加深理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回顾:
【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天性豪迈旷达,仕途曲折。诗、文、词、书、画皆卓然为一代大家。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三、参照注释,自读文章:
四、整体朗读,字词正音:
闾(lǘ)里 折(zh)节 岐(q)亭 陈慥(co)
矍(ju)然 勋(xūn)阀 阳狂垢(gu)污 傥(tǎng)
五、疑难共析
(1)阅读过程中字、词、句的理解上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请同学们提出来一起解决。
(2)重点字词点拨。
六、问题探究:
1、方山子何许人也?找出文中的信息句,并填写下表:
方山子档案
原名 陈慥 字 季常
号的来历 其所著帽,方屋而高,似“古方山冠”
家庭 情况 环堵萧然,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世有勋阀,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
生平 简历 少时 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 折节读书,然终不遇。
晚年 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爱好 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2、鉴赏提示说: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异”在何处?
明确:
(1)与常人不同 的生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