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560字。
必修1第三单元学案
单元学习目标
一、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写人叙事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鉴赏散文,学会揣摩品味散文语言。
7.记念刘和珍君
【学习目标】
一、学习爱国青年的斗争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二、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尝试理清思路的方法,达到训练理清思路的目的。
三、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
一、理清思路的方法。
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人论世
鲁迅,1881—1936,原名 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和诗歌。《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我们熟悉的作品还有《阿Q正传》、《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祝福》、《故乡》、《社戏》,等等。
二、探究学习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执政府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等人都是在当时遇害的。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惨案发生后,一些反动文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制造种种流言,污蔑爱国青年。血腥的镇压、无耻的造谣污蔑,激起鲁迅先生的满腔愤怒。在此情况下,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表达了他对这次事件中蒙难牺牲的爱国学生的痛悼与怀念之情,同时也是为了揭露反动军阀的凶残卑劣及其走狗文人的阴险无耻,激励人们同敌人进行更有效的战斗。
1.选择加黑的字注音和解释都对的一组。(B )
A. 寥落(liào 稀疏) 黯然(àn 昏黑)
攒射(cuán 聚,凑集) 喋血(dié 血流出来的样子)
B. 浸渍(zì 浸) 噩耗(è 惊人的)
不惮(dàn 怕) 立仆(pū 倒下)
C. 菲薄(fēi 微、薄) 踌躇(choú chù 犹豫)
血痕(héng 痕迹) 赁屋(lìng 买)
D. 长歌当哭(dàng 当作) 殒身不恤(xù 畏惧)
桀骜(jié’áo 性情暴烈) 屠戮(lù 合力)
2. 阅读一、二部分,思考: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要反复说“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